[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复合型耐盐菌种的用于处理高盐有机废水的生物反应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54442.2 | 申请日: | 201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5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孟琪莉;陈远;王勋华;陈翔;徐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复合型 菌种 用于 处理 有机 废水 生物反应器 | ||
1.一种基于复合型耐盐菌种的用于处理高盐有机废水的生物反应器,包括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和好氧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若干个厌氧反应器(1),厌氧反应器(1)通过连通管件(2)依次串联连通;所述厌氧反应器(1)的内部下端固定设置有承托孔板(101),所述承托孔板(101)上铺设有填料粒子床层,厌氧反应器(1)内添加有耐盐厌氧菌,且厌氧反应器(1)的内部底部均铺设有第一布水管(103);
相邻两个厌氧反应器(1)通过连通管件(2)进行串联连通时,所述连通管件(2)的前端进口设置有过水滤网(201)并水平伸入至前一个厌氧反应器(1)的上端内部,连通管件(2)的后端出口与后一个厌氧反应器(1)内部底部的均铺设的第一布水管(103)相通接;
第一个厌氧反应器(1)内铺设的第一布水管(103)外接有废水进水管(3),以通过废水进水管(3)通入待处理的高盐有机废水;最后一个厌氧反应器(1)上设有废水出水管(4),并通过废水出水管(4)与好氧污水处理装置连通,以将厌氧处理后的废水送入下一阶段进行好氧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型耐盐菌种的用于处理高盐有机废水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沿着从第一个厌氧反应器(1)到最后一个厌氧反应器(1)的水平延伸方向,厌氧反应器(1)内伸入的连通管件(2)的前端进口的水平标高逐渐降低;所述厌氧反应器(1)串联连通的个数为3~8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型耐盐菌种的用于处理高盐有机废水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粒子包括火山岩粒和活性炭粒,火山岩粒的粒径范围为20-40mm,活性炭粒的粒径范围为10-20mm;所述承托孔板(101)上铺设一层火山岩粒床层(104),火山岩粒床层上再铺设一层活性炭粒床层(10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型耐盐菌种的用于处理高盐有机废水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厌氧反应器(1)上均设置有折流布水组件,所述折流布水组件包括设置于厌氧反应器(1)上端侧部的过滤进水器(5)、水泵(6)以及铺设于厌氧反应器(1)内部底部的第二布水管(7),所述过滤进水器(5)、水泵(6)和第二布水管(7)依次由管路连接;在水泵(6)的运行作用下,厌氧反应器(1)上端内部的部分废水,通过第二布水管(7)以多点布水的方式在厌氧反应器(1)的内部底部排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型耐盐菌种的用于处理高盐有机废水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厌氧反应器(1)内部底部均铺设有2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布水管(103),所述第二布水管(7)设置于所述2个第一布水管(103)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型耐盐菌种的用于处理高盐有机废水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厌氧反应器(1)均通过至少2个连通管件(2)进行串联连通,且所述至少2个连通管件(2)的前端进口伸入至同一厌氧反应器(1)内的高度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型耐盐菌种的用于处理高盐有机废水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用于输送含氧气体的曝气装置和若干个好氧反应器(8),好氧反应器(8)通过导流筒(9)依次串联连通;好氧反应器(8)内部底部设置有曝气填料层(801)和曝气排气管,所述曝气排气管埋设于曝气填料层(801)内部并与所述曝气装置由管路连接;好氧反应器(8)内添加有耐盐好氧菌;
所述导流筒(9)包括上、下端均设置开口的导流筒主体以及设置于导流筒主体侧部的出水管(901);相邻两个好氧反应器(8)通过导流筒(9)依次串联连通时,导流筒主体竖直固定设置于前一个好氧反应器(8)内,导流筒主体侧部上的出水管(901)与后一个好氧反应器(8)连通;最后一个好氧反应器(8)通过导流筒(9)排出处理后的废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444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SMT生产过程控制图模式识别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机场行李箱传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