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折叠的婴儿车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54347.2 | 申请日: | 2019-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3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 发明(设计)人: | 关贵桓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B7/06 | 分类号: | B62B7/06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王永建 |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折叠 婴儿 | ||
本发明涉及可折叠的婴儿车,其包括第一和第二侧框架,至少一个横杆或轴将两个侧框架以间隔关系联结在一起。每个侧框架具有在其远端承载后轮的下后支撑杆和在其远端承载前轮的下前支撑杆,后者在上端枢轴处可枢转地连接上前支撑杆的第一端,上前支撑杆在第二相反端处通过枢轴可枢转地连接把手支撑杆,下后支撑杆在枢轴的相邻处通过枢轴可枢转地连接上前支撑杆。把手支撑杆在其下端处通过枢轴可枢转地连接可沿着后倾斜支撑杆滑动的滑动件,连杆在一端通过枢轴可枢转地连接滑动件,在相反端处可枢转地连接下前支撑杆,以使得当每个侧框架上的滑动件沿下后支撑杆朝向后轮移动以折叠婴儿车时,把手支撑杆枢转,其上端向前移动,其下端随滑动件向后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推车或婴儿车,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可折叠的手推车或婴儿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可折叠的婴儿车是众所周知的,并且通常包括两个侧框架,其中每个侧框架包括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所述前支撑杆在其端部上具有前轮,所述后支撑杆在其端部上具有后轮。所述侧框架可同时收缩,以使得结构在折叠起来时占据较小的体积,以便于携带和存放。所述侧框架可以是可收缩的,同时保持彼此间隔开以形成所谓的扁平折叠结构,或者替代地在一些模型中,所述侧框架也可以或者替代地收缩在一起以形成所谓的伞形折叠结构。一般而言,伞形折叠结构最终在宽度方向上是紧凑的,但是在长度方向上通常较长,然而,扁平折叠结构在长度方向上更加紧凑,虽然其保持婴儿车的总体宽度,该总体宽度对应于所述侧框架的保持不变的间距。
本发明涉及扁平折叠的婴儿车,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获得一种婴儿车,该婴儿车在折叠位置时是紧凑且易于携带和存放的,尤其是在旅行时在存放空间有限的地方(例如在机动车辆、火车或飞机中)。
现有多种扁平折叠的婴儿车,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善这些婴儿车的性能,特别是与折叠起来的婴儿车的体积的紧凑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推叠的婴儿车的形状尺寸的便利性相关的性能,以便当父母或看护者使用现代运输模式进行旅行时它们可以容易地携带和存放。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由用户操作的婴儿车,也就是说能够出于本能地使用该婴儿车,并且需要很少的简单步骤来将该婴儿车从操作位置转换到折叠位置以及返回到展开的操作位置。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的婴儿车,其在可折叠状态下易于以避免在使用期间附着到婴儿车的轮子上的可能的杂物和灰尘转移到用户的衣服或储物箱的表面的方式被携带和存放。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婴儿车,其包括第一和第二侧框架,其中至少一个横杆或轴联结(支撑)两个侧框架,并使两个侧框架以固定的侧到侧间隔关系分开,每个侧框架具有:
下后支撑杆,所述下后支撑杆在其远端处承载后轮;以及下前支撑杆,所述下前支撑杆在其远端处承载前轮,每个下前支撑杆在其上端处通过前支撑杆枢轴可枢转地连接到上前支撑杆的第一端,其中所述上前支撑杆在第二、相反端处通过上前支撑杆枢轴可枢转地连接到把手支撑杆,其中所述下后支撑杆在与所述前支撑杆枢轴相邻的位置处通过下后支撑杆枢轴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上前支撑杆,
其中,所述把手支撑杆在其下端处通过下把手支撑杆枢轴可枢转地连接到滑动件,该滑动件可以沿着所述后倾斜支撑杆在所述婴儿车的折叠和展开位置之间滑动,并且其中,所述滑动件通过可释放的滑动件附接装置可释放地附接在未释放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在所述未释放状态中,所述婴儿车被保持展开且随时可用,在所述释放状态中,所述婴儿车能够被折叠,所述可释放的滑动件附接装置可通过位于所述把手杆上的释放致动装置释放。
优选地,可以呈缆绳装置的形式的致动传递装置被设置为从所述可释放的滑动件附接装置延伸到所述释放致动装置。优选地,第一和第二缆绳装置被设置在每个侧框架上并且对应地连接到所述释放致动装置的每一侧,使得对所述释放致动装置的操作使每个框架上的所述可释放的滑动件附接装置被释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蒙有限公司,未经阿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43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