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合一人体感应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52822.2 | 申请日: | 201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0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孟超宇;李强;黄方亭;樊陆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鸿哲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5B15/02;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44276 深圳市远航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田志远;田艺儿<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感应模块 上壳 微波感应模块 下壳 透镜 电路板 通信模块 温湿度感应模块 微处理器连接 光感应模块 红外线感应 可拆卸连接 人体感应器 感应模块 微波感应 微处理器 周边空间 多合一 光照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合一人体感应器,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围成的空间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微处理器、微波感应模块、通信模块及多数个红外感应模块,所述红外感应模块、所述微波感应模块及所述通信模块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上壳设置有透镜,所述透镜位于所述红外感应模块的上方。本发明通过红外感应模块和微波感应模块结合使用,合理的避免了红外线感应及微波感应的局限性,同时结合光感应模块、温湿度感应模块及空气质量感应模块检测周边空间的光照强度、温湿度及空气质量等参数,来开启或关闭相应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体感应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多合一人体感应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生活越来越受欢迎,居住和办公场所等都会安装人体感应器等控制系统,目前人体感应技术多采用红外感应或者微波感应,来感应人体活动信息,通过感应模块感应到的信号,输出电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相应的设备,人来自动开启设备,人走自动关闭设备,使用非常方便,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但人体红外感应经常受到环境问题的影响,导致感应灵敏度下降,感应距离变短;微波感应技术是主动式感应原理,且微波具有很强的穿墙能力,稍有动作都容易触发开关。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感应控制的设备需求也不仅局限在感应到人来自动开启设备,人走自动关闭设备,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情况来判断对应的相关设备是否需要开启,达到智能节能的解决方案,而现有的人体感应器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合一人体感应器。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多合一人体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围成的空间内设有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微处理器、微波感应模块、通信模块及多数个红外感应模块,所述红外感应模块、所述微波感应模块及所述通信模块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
所述上壳设置有透镜,所述透镜位于所述红外感应模块的上方。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光感应模块、温湿度感应模块及空气质量感应模块,所述光感应模块、所述温湿度感应模块及所述空气质量感应模块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呈锥形。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包括第一透镜和多数个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设置在所述上壳的中部,所述第二透镜均匀设置在所述上壳的侧面,所述第一透镜和每一所述第二透镜的下方均设置有所述红外感应模块。
更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设置有透气孔。
更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感应模块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的下方。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为菲涅尔透镜。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包括有线通信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过模块为WIFI无线通信模块或者433无线通信模块。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包括第一下壳组件和第二下壳组件,所述第一下壳组件与所述上壳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下壳组件呈环形,所述第二下壳组件与所述第一下壳组件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壳组件的底部设置有电源接口、通讯接口和拨码开关,所述电源接口、所述通讯接口和所述拨码开关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电源接口、所述通讯接口和所述拨码开关位于所述第二下壳组件的中空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鸿哲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鸿哲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28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