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库实时备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52666.X | 申请日: | 201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68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孙玉娥;黄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为物联网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14 | 分类号: | G06F11/14 |
代理公司: | 苏州见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21 | 代理人: | 袁丽花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太仓港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库 实时 备份 方法 | ||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数据库实时备份方法,能够保证数据库业务的连续性,并在最大限度内保证数据不丢失。本发明实施例包含了一个控制节点,一个主节点和两个备节点。其中主数据库位于主节点,而备份数据库位于备节点。本发明实施例在单数据库数据同步备份时的优点在于:1)当部分数据出现故障时,主数据库仍可以工作,并不需要备数据库进行接管;2)数据库同步备份系统并不需要运行在主数据库或备份数据库上,并不会影响数据库的系统性能;3)可以最大化地保证出现故障时数据不丢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库备份领域,是一种数据库数据实时同步备份与恢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数据库数据备份分为异步和同步两种,其中数据库异步备份是每个备份周期将数据库中的全部或差异数据压缩,传输到备份数据库中;而数据库同步备份则是基于数据库日志分析或触发器获得主数据库与备份数据库间的差异数据,实时同步到备份数据库当中。当主数据库发生异常或者部分数据出现故障时,由备数据库继续提供服务或者根据存储在备份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恢复。然而,现有的这些数据库备份技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当采用异步备份模式时,备份数据库上仅保存了上一个备份周期的数据,与主数据库存在大量的数据差值。因此,一旦主数据库发生宕机等异常需要备份接管业务,会丢失大量数据,影响数据的一致性。而当采用同步模式时,现有方案是将同步备份软件直接安装在主数据库上,通过分析日志文件或按照触发器获取数据库的实时数据变更,据此在备份数据库上做出相应的操作。但当主数据库上部分数据出现无法通过日志分析而回退恢复的问题时,备份数据库的数据与主数据库一直是实时同步的,会进行完全相同的操作,因此同样无法根据同步备份的数据进行实时同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为了解决现有方案的不足,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数据库实时备份方法,实现了多副本轮换同步备份,以确保数据在不同类型故障下的安全性。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数据库实时备份方法,能够保证数据库业务的连续性,并在最大限度内保证数据不丢失。本发明实施例包含了一个控制节点,一个主节点和两个备节点。其中主数据库位于主节点,而备份数据库位于备节点。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S101:在控制节点上设置主数据库为主节点,两个备份数据库为两个备节点;
S102:在主节点需实时同步备份的数据库表上安装触发器;
S103:在控制节点上建立系统表用于存储触发器捕获到的数据修改,并建立主节点到两个备节点之间的路径;
S104:将主节点上需要实时同步备份的数据加载到两个备节点;
S105:设置备节点轮换周期为T。两个备节点并不会同时实时同步主节点中的数据变更,而是分时链接主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实时同步。例如,设置T等于5分钟。主数据库首先与第一个备数据库进行数据同步,第二个备数据库不做任何操作。5分钟之后,断开第一个备数据库与主数据库的数据同步,利用第二个备份数据库与主数据库进行数据同步。依据此规则,不断重复,两个备数据库轮换与主数据库进行数据同步。在这里,我们采用两个备节点是为了应对不同的数据库故障。当主数据库数据发生故障而无法自身恢复时,若正在实时同步的备数据库上的数据是可用的,那么可以直接利用该备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实时恢复;而当正在实时同步的备数据库也出现故障不可用时,则可以利用另一个备数据库进行数据恢复。
S106:某个触发器被触发时,主节点在做数据修改的同时将相应修改发送给控制节点。
S107:控制节点在接收到数据修改操作时,将对应修改采用统一的格式规范记录到系统表中。
S108:控制节点将系统表中捕获的数据更改发送到正在同步备份的节点,并将数据更新到备份数据库中。除此之外,控制节点还会将当前轮换周期内捕获到的数据更改以日志文件的方式保存下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为物联网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宏为物联网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26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