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安卓应用的崩溃信息线上分析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52058.9 | 申请日: | 2019-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5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 发明(设计)人: | 房春荣;田元汉;虞圣呈;赵文远;陈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93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崩溃 可视化 多维 贝叶斯分类算法 软硬件信息 支持向量机 崩溃信息 不一致性 路径跟踪 模式匹配 收集设备 移动应用 用户页面 自动捕捉 第三方 完善性 运行时 自定义 去重 页面 分析 引入 应用 展示 开放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面向安卓应用的崩溃信息线上分析方法,用于自动捕捉移动应用运行时的崩溃并提供多维可视化崩溃报告,该发明的主要创新在于(1)收集设备软硬件信息、用户页面路径跟踪及崩溃截图。(2)引入支持向量机和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实现崩溃崩溃,基于模式匹配和不一致性分析的方法实现崩溃去重。(3)多维可视化展示崩溃报告,提供了页面分布视图和崩溃解决建议查看,通过开放第三方解决提交及查看入口,可实现自定义崩溃解决方案,并对有用建议点赞,以解决解决方案的不完善性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中的软件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软件测试中自动化测试技术领域,用于对已上线安卓应用的崩溃捕获、收集与分析。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持续高速增长,移动终端普及率越来越高。作为用户最多的操作系统,安卓平台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新应用发布,其应用总数也早已到达百万级别。国内的安卓生态环境较为独特,各大手机厂商对安卓系统深度定制,缺少统一的设备软硬件标准,且没有统一的应用发布平台,各大厂商各自为战,使得安卓碎片化问题尤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兼容不同厂商的安卓系统版本和设备型号对移动应用质量无疑有着严苛的要求。
大多数商业应用在发布前都会经过严格的测试流程,测试阶段检测到的缺陷被修复后才会将应用发布上线,然而未检测的缺陷会被直接暴露给用户。其中,崩溃是应用缺陷中严重等级最高的一类,通常会直接导致用户流失。对于开发者来说,用户使用应用过程中发生的崩溃是非常隐蔽且不易复现的。大部分移动应用开发者对于崩溃的跟踪通常源于小部分核心用户的反馈。用户上报缺陷给客服,客服对用户反馈结果进行整合后反馈给测试和开发人员。同时由于用户专业水平不一,无法对缺陷准确描述,且不能记录缺陷发生时的log日志和相关调试信息,导致测试人员复现缺陷和开发人员定位及修复缺陷都需要较大的成本。因此,通过崩溃监控分析工具实时监测上线应用运行过程中的崩溃和闪退等异常,以协助开发者分析崩溃原因和定位崩溃位置已成为移动应用测试中的一种非常重要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自动捕获移动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崩溃,并展示多维度可视化崩溃报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面向安卓应用的崩溃信息线上分析系统,其特征是通过嵌入式SDK自动捕获安卓应用崩溃并收集崩溃相关信息,包括设备硬件信息、设备性能状态信息、用户页面路径跟踪及崩溃截图等内容。系统自动对崩溃异常堆栈进行解析,完成崩溃的分类和去重。系统具备产品管理、崩溃过滤与搜索、崩溃详情查看和实时监控分析功能,崩溃详情从页面分布、系统版本分布、机型设备分布、详细堆栈、上报趋势等多个维度进行展示,以协助开发人员快速查找、定位和修复崩溃。包括以下步骤:
1)用户通过填写产品名称、产品类型及产品描述等内容,系统将自动生成应用app_key,用于唯一标识应用;
2)用户按照系统集成说明将SDK嵌入应用,实现系统与应用的接入;
3)应用启动时,首先利用Java反射机制监听Activity生命周期,以获取用户页面操作路径和截图,同时判断设备中是否存在遗留未上传文件,若存在应立即上传至服务器;
4)应用崩溃时,通过安卓异常处理机制捕获异常,并收集异常堆栈、设备硬件信息、设备性能状态信息等内容,并读取已获取的用户操作路径及崩溃截图等信息一并上传至服务器;
5)对已上传的崩溃数据进行解析,采用支持向量机和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预测崩溃类别,并将类别与解决方案一一对应;通过模式匹配和不一致性分析方法实现崩溃去重;
6)在分类和去重的基础上,从页面分布、机型设备分布、上报趋势、应用版本分布、详细堆栈、用户页面跟踪、解决方案等维度生成可视化崩溃报告,以帮助用户快速查找、定位和修复崩溃;
7)统计应用的崩溃发生次数、影响用户数、总问题数、已修复问题数、最新问题数等实时监控分析数据,以帮助用户实时掌控应用运行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20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