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视觉引导的水下机械臂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50891.X | 申请日: | 2019-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4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 发明(设计)人: | 魏延辉;贺佳林;李强强;马博也;牛家乐;刘东东;姜瑶瑶;蒋志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机械臂 视觉引导 终端滑模 运动学 系统控制流程 自抗扰控制器 动力学建模 动力学模型 关节控制器 机械臂系统 自动化水平 自抗扰控制 单目视觉 二次成像 分散控制 控制系统 六自由度 模仿生物 目标物体 手眼标定 手眼协调 水下目标 水下作业 图像信息 信息估算 作业能力 标定 解耦 视觉 研究 | ||
1.一种视觉引导的水下机械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当水下机械臂处于初始位置,采用视觉引导方式控制水下机械臂运动,位于腕部的水下摄像机开始搜寻水下目标,确定水下目标物;
步骤2:确定水下目标物之后,通过视觉对水下目标物进行定位,确定本运动周期的水下机械臂末端位置点;
步骤3:建立水下机械臂的运动学模型,计算出本周期的机械臂各关节运动量,构造基于终端滑模的自抗扰控制器,驱动水下机械臂各关节运动;
步骤4:检测水下机械臂是否到达水下目标点,若没有到达目标点,重复步骤2和步骤3的运动过程,若到达则进行相应的水下机械抓取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视觉引导的水下机械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视觉引导方式控制包括
步骤1.1:通过水下机械臂手爪关节的相机获取水下目标物体P的特征信息,从已经构建的3D模型集合中随机抽取一个3D模型,采用外参数矩阵M验证方法选取与P的特征信息相匹配的3D模型;
步骤1.2:从3D模型中提取与P的特征匹配的全部几何特征,进而建构对目标位姿估算的特征集合;
步骤1.3:设P的图像特征的在计算机坐标系(opix-xpixypix)下的坐标为{(u0 v0),(u1v1)……(ui vi)},(u0 v0),(u1 v1)……(ui vi),代表水下目标物体P的i个几何特征的坐标;设与P匹配的3D模型在世界坐标系(Ow-XwYwZw)下的三维空间坐标为{(x0 y0 z0),(x1 y1z1)……(xi yi zi)};
步骤1.4:根据摄像机成像几何模型的建立原理,求解摄像机的外参数矩阵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视觉引导的水下机械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1中外参数矩阵M验证方法包括
步骤1.1.1:相机处于B时水下目标物体的外参数矩阵为处于A时水下目标物体的外参数矩阵为M,则其中BRA为相机分别处于A、B两个位置时的转换矩阵;
步骤1.1.2:将与相匹配的3D模型提取出来并进行计算,得到水下目标物体在计算机坐标系(opix-xpixypix)下的坐标;
步骤1.1.3:若通过相机采集目标物体所得到的外参数矩阵M与转换矩阵计算所得的外参数矩阵对同一目标物体的估算结果一致,则认为3D模型匹配一致;若对同一目标物体的估算结果不一致,则认为3D模型匹配不合理;
步骤1.1.4:若3D模型匹配不合理,则需要重新构建3D模型集合或继续在当前集合中寻找新的3D模型进行水下目标物体匹配工作,重复步骤1.1.1、步骤1.1.2和步骤1.1.3的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089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