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48733.0 | 申请日: | 2019-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2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片冈直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爱信 |
主分类号: | F16F15/134 | 分类号: | F16F15/134;F16F15/28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刘煜 |
地址: | 日本国爱知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向车辆的搭载有利且稳定性优异的高性能的减振装置。减振装置具备第一旋转体(100);第二旋转体(200),与第一旋转体以同轴的方式旋转;一对中间部件(300),第一旋转体及第二旋转体以同轴的方式旋转且在轴向上隔着第二旋转体配置;弹性机构部(400),具有第一弹性体(410)和第二弹性体(420),该第一弹性体将第一旋转体和中间部件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结,该第二弹性体将中间部件和第二旋转体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结;以及动态吸振器(500),具有隔着一对中间部件配置的一对质量体(501、502),该动态吸振器(500)位于第二旋转体的径向外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涉及对在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之间传递的转矩的变动进行吸收的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等中,在发动机等驱动源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设置有吸收从该驱动源朝向该变速器传递的动力的振动的减振装置,减振装置例如组装于离合器装置。
减振装置的一般结构使螺旋弹簧介于能够相互相对旋转的第一旋转体(例如,圆盘板)与第二旋转体(例如轮毂)之间,利用螺旋弹簧的弹性变形来吸收由转矩的变动引起的扭转方向的振动而使其衰减。
另外,在以发动机和电动机为驱动源的混合动力车辆中,已知由于存在由作为重量物的电动机产生的惯性力,因此与仅将发动机作为驱动源的常规车辆相比,噪音、振动一般变大。因此,要求提高混合动力车辆所使用的干式类型的减振装置的性能。
作为提高减振装置的性能的方法,例如提出了在输入部件与输出部件之间设置中间部件,并在该中间部件配置配重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减振装置:在从发动机等驱动源输入动力的圆盘板(专利文献1中的附图标记8)与输出动力的轮毂(专利文献1中的附图标记11以及12)之间设置中间部件(专利文献1中的附图标记15),进而使动态吸振器(专利文献1中的附图标记5)与该中间部件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032370号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减振装置中,由于动态吸振器配置在相对于中间部件(或轮毂)在轴向上大幅偏移的位置,因此在轴向上产生车辆搭载方面的问题。而且,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减振装置中,作为重量物的动态吸振器配置在相对于作为输出部件的轮毂在轴向上偏移的位置,因此也会产生稳定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通过各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对向车辆的搭载有利且稳定性优异的高性能的减振装置。
一方式的减振装置具备: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该第二旋转体与所述第一旋转体以同轴的方式旋转;一对中间部件,该一对中间部件与所述第一旋转体及所述第二旋转体以同轴的方式旋转,并在轴向上隔着所述第二旋转体而配置;弹性机构部,该弹性机构部具有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所述第一弹性体将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中间部件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结,所述第二弹性体将所述中间部件和所述第二旋转体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结;以及动态吸振器,该动态吸振器具有隔着一对所述中间部件而配置的一对质量体,该动态吸振器位于所述第二旋转体的径向外侧。
根据该结构,所述动态吸振器中的一对所述质量体配置于所述中间部件的表面上,因此与以往的减振装置相比,能够使轴向的减振装置整体的长度紧凑,也有利于向车辆搭载。另外,由于所述动态吸振器位于所述第二旋转体的径向外侧(在轴向上成为大致相同的旋转平面),因此能够提供能够降低整体上相对于旋转中心的倾斜且稳定性优异的减振装置。
另外,在一方式的所述减振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中间部件的外径设定为大于所述弹性机构部的外径,一对所述质量体配置在与所述中间部件的外周端相对的位置。
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将一对所述质量体可靠地配置在所述中间部件的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爱信,未经株式会社爱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87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