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能变换设备与智能配电网友好交互的技术体系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45034.0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0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周柯;丘晓茵;金庆忍;奉斌;彭博雅;丘浩;楚红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28;H02J3/01;H02J3/18 |
代理公司: | 45117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巢雄辉;裴康明 |
地址: | 530023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配电网 电能变换 配电网 新能源 关键技术研究 供电可靠性 关键技术 核心问题 技术进步 技术体系 交互能力 用户电能 装备研制 电源侧 高可靠 互动性 灵活 变电 互动 配电 输电 归纳 供电 电网 发电 智能 支撑 安全 | ||
1.电能变换设备与智能配电网友好交互的技术体系,其特征在于:通过使用电力电子、自动控制、信息及网络技术与装备,形成友好接入、友好支撑、友好用电三个技术子体系,分别应用在电源侧、电网侧及负荷侧,提升智能配电网中电能的生产、输送、变换及使用环节的性能与功能,实现电能变换设备与智能配电网在交互过程中的“安全、优质、智能”的目标;
所述电能变换设备与智能配电网在交互过程中的“安全”是对电能变换设备进行改进,减少电能变换设备对配电网运行的不良影响,增强电能变换设备对外部风险的抵抗能力;
所述电能变换设备与智能配电网友好交互的“优质”是使电能变换设备指标更优,促进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的相关指标的提升;
所述电能变换设备与智能配电网友好交互的“智能”是提高电能变换设备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的自适应、自调整和信息交互的能力,从而推动配电网整体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变换设备与智能配电网友好交互的技术体系,其特征在于:在电源侧,针对新能源发电设备接入智能配电网时灵活互动性较弱、安全可靠性较低的问题,侧重考虑新能源发电设备接入时的同步并网能力、接入后的主动调节能力、高密度多机并联稳定运行能力、配电网故障时安全穿越能力的因素,综合形成新能源抵御配电网扰动的稳定运行、新能源与配电网的优质互动、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的即插即用三个共性技术,分别实现“安全、优质、智能”三个目标,形成了灵活互动的友好接入关键技术子体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变换设备与智能配电网友好交互的技术体系,其特征在于,在电网侧,从功率优化分配和变电运行的供电可靠性角度,针对智能配电网中部分电能变换设备运行经济性差、对供电隐患的主动阻断能力不强、与配电网难以智能交互等问题,综合形成配电网供电隐患主动阻断技术、电能变换设备的共性特征组合与多模态控制技术、交直流配电网的能量柔性平衡技术,分别实现“安全、优质、智能”三个目标,形成了配电网高可靠供电的友好支撑关键技术子体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变换设备与智能配电网友好交互的技术体系,其特征在于,在负荷侧,从电能质量以及设备自身性能提升角度,针对部分电能变换设备接入配电网引起的电能质量劣化问题,从配电网的高品质电压控制、高电流质量控制和电能变换设备自身自适应控制等方面出发,综合形成高电流质量的多目标补偿控制和抗电网扰动的自适应控制技术、电能变换设备谐波注入最小的自适应调制技术、高品质电压的优化控制技术,分别实现“安全、优质、智能”三个目标,形成了面向高电能质量的友好用电关键技术子体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变换设备与智能配电网友好交互的技术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电子、自动控制、信息及网络技术与装备包括:采用新能源抵御配电网扰动的稳定运行技术、新能源与配电网的优质互动技术、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的即插即用技术的分布式虚拟同步发电机,采用配电网供电隐患主动阻断技术、交直流配电网能量柔性平衡技术、配电网高品质电压的优化控制技术的三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采用电能变换设备的共性特征组合与多模态控制技术的多功能可控模块化固态限流器,采用高电流质量的多目标补偿技术、电能变换设备谐波注入最小的自适应调制技术的高压静止无功发生器,采用抗电网扰动的自适应控制技术的高压变频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503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鲁棒残差生成器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以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逆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