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潜水钟内的潜水员转移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44938.1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5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崇喆;马可;宋士虎;罗玖田;夏琛;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B63C11/4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7 | 代理人: | 曾凤云 |
地址: | 51145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潜水 潜水员 转移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潜水钟内的潜水员转移机构,包括潜水钟和连接舱,所述潜水钟的侧壁上设有潜水钟人孔法兰,所述连接舱上设有连接舱人孔法兰,还包括转移弯管和架设于主甲板天花的平移装置,所述转移弯管一端设有与潜水钟人孔法兰相配合的第一人孔法兰,所述转移弯管的另一端设有与连接舱人孔法兰相配合的第二人孔法兰,所述平移装置连接所述转移弯管以驱动所述转移弯管移动,转移弯管起到直接连接潜水钟和连接舱的作用,无需进行平移潜水钟即可实现转移潜水员的目的,降低了设备安装成本,简化了转移工序,波纹管段起到补偿连接时的定位误差的作用,法兰夹紧装置起到提高连接密封性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潜水钟内的潜水员转移机构。
背景技术
当饱和潜水船完成深海潜水作业后,需要通过钢丝绳绞车将载有潜水员的潜水钟从几百米深的海水中卷收回来,由于潜水钟内的潜水员工作生活都是在高气压状态下的,因而卷收回潜水钟后需要将潜水钟内的潜水员转移至加减压舱中,以便潜水员休息调整,转移过程均是在高压状态下完成的,现有的转移过程是:先将潜水钟从深海中卷收至饱和潜水船的潜水钟导引罩上,接着将潜水钟导引罩上吊并定位至主甲板天花上,然后通过水平滑移机构将潜水钟水平转移至加减压舱的连接舱人口正上方,然后下放潜水钟,并将潜水钟人口与连接舱人口密封连接,随后通过潜水钟人口与连接舱人口实现潜水员的转移,这种转移方式先需要进行潜水钟的转移,由于潜水钟重量大,转移和定位都会变得困难,增加了设备的安装难度和精密性要求,增加了建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潜水钟内的潜水员转移机构,通过在潜水钟与连接舱之间设置可移动的转移弯管,以实现潜水员转移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潜水钟内的潜水员转移机构,包括潜水钟和连接舱,所述潜水钟的侧壁上设有潜水钟人孔法兰,所述连接舱上设有连接舱人孔法兰,还包括转移弯管和架设于主甲板天花的平移装置,所述转移弯管一端设有与潜水钟人孔法兰相配合的第一人孔法兰,所述转移弯管的另一端设有与连接舱人孔法兰相配合的第二人孔法兰,所述平移装置连接所述转移弯管以驱动所述转移弯管移动,当第一人孔法兰与潜水钟人孔法兰相对接时,第二人孔法兰与连接舱人孔法兰相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平移装置包括平移小车、驱动器和架设于主甲板天花上的平移轨道,所述平移小车活动设置在所述平移轨道上,所述驱动器设在所述平移小车和主甲板天花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器为第一液压缸的,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一端架设于主甲板天花,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另一端连接平移小车。
进一步的,所述平移小车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转移弯管。
进一步的,所述转移弯管和连接舱上均设有法兰夹紧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法兰夹紧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半圆部和第二半圆部,所述第一半圆部和第二半圆部上均设有法兰卡槽,所述第一半圆部与所述第二半圆部铰接,所述第一半圆部与所述第二半圆部之间设有第二液压缸。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圆部上设有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二半圆部上设有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液压缸的缸体与所述第一转动部铰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转动部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移弯管上设有波纹管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人孔法兰和所述第二人孔法兰上均设有O型圈凹槽,所述O型圈凹槽上设有O型密封圈。
进一步的,第二人孔法兰的端面所在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夹角大小为5-15°,其中,第二人孔法兰的端面中靠近潜水钟的部位高于第二人孔法兰的端面中远离潜水钟的部位,具有倾斜度的第二人孔法兰可以起到方便工作人员快速定位对接转移弯管和连接舱人孔法兰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49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卷尺式自充气救生浮带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二元矢量推进器的水下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