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轮式同步转动机构锥式环形桁架可展开天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43780.6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8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萌;吴桐;耿新宇;李媛媛;仝照远;崔程博;翟家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Q1/08 | 分类号: | H01Q1/0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任林冲 |
地址: | 1001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轮式 同步 转动 机构 环形 桁架 展开 天线 结构 | ||
1.一种基于轮式同步转动机构锥式环形桁架可展开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等腰梯形折展单元,N≥3,各等腰梯形折展单元结构完全相同,相邻折展单元通过共用的斜杆和上下转角铰链连接,组成正N边形环形桁架;
梯形折展单元(A)包括弦杆、曲柄杆件(3)、扭簧驱动组件(B)、斜杆(2)、转角滑块组件(D)、转角铰链(C)和轮式转动机构(E);
弦杆包括上弦杆(1)和两个下弦杆(4);
两组轮式转动机构(E)包括两组同步转动轮(13)、两条同步转动带(14)及四组转动带固定组件;每组同步转动轮包括两个结构完全一样的转动轮(13);在扭簧驱动组件(B)处,每组同步转动轮中的转动轮中心与第一转动铰接头(5)的转动中心固定连接,根据转动角需求,通过转动带固定组件(15)将转动带(14)固定于两转动轮(13)上,两组同步转动轮中的转动带从同步轮轴向看呈X状布置;
弦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铰接头(5)与转角铰链(C)转动连接,弦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转动铰接头(5)与扭簧驱动组件(B)转动连接,同时第一转动铰接头(5)与轮式转动机构(E)固定连接,通过扭簧驱动组件(B)及转动带(14)共同作用,实现两侧转动铰接头(5)的同步转动,斜杆(2)的两端均与转角铰链(C)转动连接,上弦杆(1)及下弦杆(4)均通过扭簧驱动组件(B)转动连接;曲柄杆件(3)的一端与弦杆转动连接,曲柄杆件(3)的另一端与转角滑块组件(D)转动连接;
梯形折展单元(A)之间通过转角铰链(C)转动连接,梯形折展单元(A)展开后呈等腰梯形状,整个天线结构展开呈锥台形,收拢状态为圆柱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轮式同步转动机构锥式环形桁架可展开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扭簧驱动组件(B)包括扭簧组件支座(8)、连体扭簧(6)和销轴(7),扭簧组件支座(8)上设有两对同轴线的通孔,每对通孔内各设一对销轴,每根销轴上各套有连体扭簧(6)的一半,连体扭簧(6)的两端支撑在第一转动铰接头(5)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轮式同步转动机构锥式环形桁架可展开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连体扭簧(6)材料为形状记忆合金,通过温控或电控方式,控制连体扭簧(6)形变,带动第一转动铰接头(5)在90°范围内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轮式同步转动机构锥式环形桁架可展开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梯形折展单元(A)中所有铰接处转动副轴线均平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轮式同步转动机构锥式环形桁架可展开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弦杆(1)长度大于下弦杆(4)长度,一根上弦杆(1)与一根下弦杆(4)长度之和大于斜杆(2)长度,梯形折展单元(A)展开后,上弦杆(1)与斜杆(2)之间的夹角大于30°小于9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轮式同步转动机构锥式环形桁架可展开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转角铰链(C)包括第二转动铰接头(9)和第三转动铰接头(10),第二转动铰接头(9)和第三转动铰接头(10)相互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铰接头(9)和第三转动铰接头(10)分别与弦杆一端的第一转动铰接头(5)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铰接头(9)和第三转动铰接头(10)相互转动轴处与斜杆(2)的一端转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轮式同步转动机构锥式环形桁架可展开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转动铰接头(9)和第三转动铰接头(10)的转动夹角变化范围为60°-18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轮式同步转动机构锥式环形桁架可展开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转角滑块组件(D)包括第一转角滑块(11)和第二转角滑块(12),第一转角滑块(11)和第二转角滑块(12)相互转动连接,第一转角滑块(11)和第二转角滑块(12)分别与曲柄杆件(3)的一端转动连接,斜杆(2)穿过第一转角滑块(11)和第二转角滑块(12)的相互转动轴,转角滑块组件(D)相对斜杆(2)可转动及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378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