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建筑管道预埋接头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43443.7 | 申请日: | 2019-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6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强;邱寿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群之英科技铸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21/03 | 分类号: | F16L21/0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224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撑脚 上承口 下承口 内壁 预埋 装配式建筑 柔性接口 外螺纹 压盖 压环 孔洞 环形喇叭口 橡胶密封圈 安装管道 上下连通 凸出内壁 压盖内壁 连通处 内螺纹 装配式 边长 上套 凸环 外壁 中段 预留 两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埋接头,由上承口、下承口和撑脚构成。上承口和下承口上下连通;上承口与下承口连通处有凸出内壁的凸环;上承口顶部有内壁大于中段内壁的柔性接口;柔性接口顶部有环形喇叭口、外壁有外螺纹;外螺纹上套有内壁有内螺纹的压盖;压盖上有向下凹出压盖内壁顶部的压环,压环下有橡胶密封圈;下承口底部有三个撑脚,三个撑脚中间短、两边长;两边的撑脚与中间的撑脚的夹角在45~60°之间。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在装配式建筑中安装管道无需预留孔洞,可直接采用预埋,安装、更换管道极为简单的一种装配式预埋接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预埋接头,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埋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建筑内的立管安装,需采用预留孔洞,然后安装立管,再用混凝土封堵封堵孔洞的安装操作流程,且管道要逐层安装,管道产生损坏时,更换极为困难,该安装方式采用湿法作业,工序繁杂,且孔洞封堵容易存在漏水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在装配式建筑中安装管道无需预留孔洞,可直接采用预埋,安装、更换管道极为简单的一种装配式预埋接头。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埋接头,由上承口、下承口和撑脚构成。上承口和下承口上下连通;上承口与下承口连通处有凸出内壁的凸环;上承口顶部有内壁大于中段内壁的柔性接口;柔性接口顶部有环形喇叭口、外壁有外螺纹;外螺纹上套有内壁有内螺纹的压盖;压盖上有向下凹出压盖内壁顶部的压环,压环下有橡胶密封圈;下承口底部有三个撑脚,三个撑脚中间短、两边长;两边的撑脚与中间的撑脚的夹角在15~40°之间;撑脚顶部有固定头,固定头为凸头或凹头,两边撑脚3的固定头朝向与中间固定头的朝向夹角在90°±20°之间,该结构产品采用预埋时,3个撑脚,不同撑脚的长度设定、撑脚间的夹角角度设定及撑脚凸头的朝向结合,可使两个产品预埋时,在两个产品间距不变情况下,每个撑脚都有三个不同位置,一个平面空间中,两个产品安装有9个固定位置安装,该固定位置即可避免横支管延需要安装的位置安装时,避开立管,又可使立管安装可合理利用管井的位置,使建筑的平面空间合理利用,可减少管道占用建筑平面空间。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埋接头,上承口1的长度长于下承口2长度,该构造结合上承口为柔性接口及柔性接口内的橡胶圈、螺纹压盖等特征,在产品使用时,只需将产品预埋在地面楼板中,无需楼板预留孔洞,安装、拆卸、更换的作业均极为方便。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埋接头,下承口的底部有柔性密封口,柔性密封口的内壁上橡胶密封圈,橡胶密封圈的底部有固定环,橡胶密封圈的外壁有承口槽,承口槽内径大于下承口中部的内径,下承口的长度长于上承口的长度,该结构便于产品安装、拆卸、更换的作业,下承口长与上承口,下承口为柔性承口,立管安装后,立管的重力使下端插在本层产品的上承口内,立管上端不会移出上层产品的下承口,可减少固定立管的管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前视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埋接头,上承口1、下承口2和撑脚3构成。上承口1和下承口2上下连通;上承口1与下承口2连通处有凸出内壁的凸环15;上承口1顶部有内壁大于中段内壁的柔性接口4;柔性接口4顶部有环形喇叭口5、外壁有外螺纹6;外螺纹6上套有内壁有内螺纹的压盖7;压盖7上有向下凹出压盖7内壁顶部的压环8,压环8下有压盖密封圈9;下承口2底部有三个撑脚3,三个撑脚3中间短、两边长;两边的撑脚3与中间的撑脚3的夹角为15~40°。撑脚3顶部有固定头10,固定头10为凸头或凹头,两边撑脚3的固定头10朝向与中间固定头10的朝向夹角在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群之英科技铸造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群之英科技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34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形多组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大口径三通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