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产反式-4-羟基-L-脯氨酸的大肠杆菌菌株及其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40707.3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1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罗应刚;姜良珍;庞静;张国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70;C12P13/24;C12R1/19 |
代理公司: | 成都坤伦厚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7 | 代理人: | 刘坤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产 反式 羟基 脯氨酸 大肠杆菌 菌株 及其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产反式‑4‑羟基‑L‑脯氨酸的大肠杆菌菌株的构建及应用。技术方案为:一种高产反式‑4‑羟基‑L‑脯氨酸的大肠杆菌,在所述大肠杆菌中引入L‑脯氨酸‑反式‑4‑羟化酶基因;所述大肠杆菌的putA基因、poxB基因、ldhA基因、pflB基因、pta基因、pdhR基因、adhE基因、aceA基因被敲除;对proB、proC基因的启动子和5'UTR序列进行编辑;对proA的5'UTR序列进行编辑;对proB基因引入I69E突变。使用本发明构建的工程菌及发酵方法,可以葡萄糖为原料,在不外加L‑脯氨酸等底物的情况下,从头开始高效合成反式‑4‑羟基‑L‑脯氨酸,最高产量可达4.82g/L。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产反式-4-羟基-L-脯氨酸的大肠杆菌菌株的构建及应用。
背景技术
反式-4-羟基-L-脯氨酸(trans-4-hydroxy-L-proline,简称HYP)是L-脯氨酸的4-羟基化产物,是胶原蛋白的主要组成氨基酸,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饲料、食品营养和美容等行业。HYP的主要制备方法为酸水解法:以胶原蛋白为原料,通过酸水解、亚硝酸氧化和离子交换等过程获得。但存在原料消耗量大、三废排放量大、能耗高、终产物纯度低、生产成本高等缺点。另外,虽然也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HYP,但又存在合成路线较长、成本太高、难以产业化等缺陷。与之相对的,微生物发酵法因具有原料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易大规模生产等优势,逐渐成为广受关注的化合物合成新方法;为HYP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Yulan Yi等将来源于不同物种的L-脯氨酸-反式-4-羟化酶基因(P4H)构建到大肠杆菌或者谷氨酸棒杆菌表达载体上,直接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或者谷氨酸棒杆菌,在MEC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发酵。结果发现,来源于指孢囊菌RH1的P4H活性最好,其在大肠杆菌中生成的HYP的量最高--在不添加脯氨酸的情况下,OD600nm为6.5左右时,HYP的产量可以达到470mg/L;当添加浓度为4mM的脯氨酸时,同等水平摇瓶发酵,HYP的产量可以达到6.72g/L。脯氨酸的含量是大肠杆菌中限制HYP生物合成的重要因素。
国内的盛花开等将不同来源的proB、proA、proC、P4H基因,通过重叠延伸PCR串联基因并连接pET-28a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培养基不添加L-脯氨酸时,摇瓶水平发酵24小时,E.coli BL21/pET-28a-Bamg中HYP的产量达到0.29g/L,添加4mM的L-脯氨酸时,产量可以达到0.74g/L。
现有技术虽然已实现了不外加L-脯氨酸的情况下生产HYP,但其产量最高也只有0.29g/L,无法真正实现工业生产。综上,提供一种可大幅提高HYP产量的微生物发酵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产反式-4-羟基-L-脯氨酸的大肠杆菌菌株构建及应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产反式-4-羟基-L-脯氨酸的大肠杆菌,在所述大肠杆菌中引入L-脯氨酸-反式-4-羟化酶基因;所述大肠杆菌的putA基因、poxB基因、ldhA基因、pflB基因、pta基因、pdhR基因、adhE基因、aceA基因被敲除;对proB、proC基因的启动子和5'UTR序列进行编辑;对proA的5'UTR序列进行编辑;对proB基因引入I69E突变。
优选的,所述大肠杆菌的aceK基因被敲除。
优选的,所述大肠杆菌的gdhA基因的启动子和5'UTR序列被编辑。
优选的,所述大肠杆菌的icd基因的启动子和5'UTR序列被编辑。
相应的,一种高产反式-4-羟基-L-脯氨酸的大肠杆菌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敲除大肠杆菌BL21(DE3)的putA基因,引入L-脯氨酸-反式-4-羟化酶基因,获得工程菌21-S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07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