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角度测量纳米粒度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39923.6 | 申请日: | 2019-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2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 发明(设计)人: | 曾海波;蒋连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牧科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5/02 | 分类号: | G01N15/02 |
| 代理公司: | 32360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姜露露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粒度 多角度测量 检测装置 样品池 检测 激光发射器 转动机构 静止部 散射 探测器 转动 照射 透镜 探测器检测 光强变化 激光照射 检测结果 检测领域 散射光强 计算器 散射光 散射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角度测量纳米粒度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属于纳米粒度检测领域。其中,多角度测量纳米粒度的检测装置包括激光发射器、透镜、样品池、探测器以及计算器以及转动机构,其中转动机构包括转动部和静止部,随着转动部与静止部的相对转动,激光发射器照射样品池的角度发生变化,探测器检测的散射光的角度也发生变化,即探测器可以检测不同散射角的散射光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多角度测量纳米粒度的检测装置,通过改变激光照射样品池的角度来检测不同散射角度下光强变化从而实现纳米粒度的检测,降低因照射角度的不同以及散射角度不同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纳米粒度的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粒度检测领域,尤其是一种多角度测量纳米粒度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中,纳米粒度是最基本一项检测项目,纳米粒度是指纳米颗粒的大小,纳米颗粒一般是指粒径小于100nm的颗粒。为了满足生产制备对纳米颗粒粒度的要求,需要针对纳米颗粒粒度进行检测,现有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电感应法、沉降法、显微镜法以及光散射法,其中光散射法作为众多纳米粒度检测方法的一种被广泛使用。
其中,光散射法又分为静态光散射法和动态光散射法,动态光散射法采用的检测设备为动态光散射纳米粒度仪,该粒度仪主要是利用激光作为光源,照射还有被测颗粒的液体中,颗粒在液体中受到液体分子的撞击产生布朗运动,造成散射光光强波动,分析光强的波动得到颗粒的布朗运动速度,再通过Stocks-Einstein方程得到颗粒的粒度。
现有技术中动态光散纳米粒度仪的激光光束仅能从固定角度照射颗粒样品溶液,该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对于颗粒分布不均匀的样品溶液极易检测误差过大的情况。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多角度测量纳米粒度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多角度测量纳米粒度的检测装置,包括:激光发射器、透镜、样品池、探测器以及计算器,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部和静止部,所述激光发射器和透镜设于转动部上,所述样品池以及探测器设于静止部上,所述转动部可沿固定轴线相对于静止部转动,所述透镜位于激光发射器以及样品池之间,所述样品池设于透镜和探测器之间;
所述计算器包括用于建立颗粒散射光强自相关函数的第一模块、用于计算纳米颗粒的扩散速率的第二模块以及计算纳米粒度的第三模块,所述计算器与探测器通讯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静止部包括支撑平台、垂直设于支撑平台底面的支撑轴以及设于支撑平台一侧的第一支撑板,所述支撑平台为圆形支撑平台,所述样品池设于支撑平台的顶部中心位置,所述探测器设于第一支撑壁顶面远离样品池的一端,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平台、与转动平台底面连接的转动轴套以及设于转动平台一侧的第二支撑臂,所述转动平台为环形机构,所述转动轴套套设于支撑轴,所述激光发射器设于第二支撑臂顶面远离以及透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反向延长线和第二支撑臂之间形成有夹角,所述夹角在5°~355°之间,随着静止部和转动部的相对转动,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之间也发生相对转动,所述夹角的角度相对发生变化,激光发射器产生的激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样品池,探测器检测到的散射光的角度也因此发生变化,通过多次转动,逐步降低激光照射角度不同以及探测角度不同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样品池为圆柱形试管,通过此设置能够降低样品池对激光的反射和折射,确保激光照射的强度,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发射器采用波长为488nm的发光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牧科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牧科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99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