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故障保护的二极管等零相位开关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9306.6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0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徐华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源容开国际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47/22 | 分类号: | H01H47/22;H01H47/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继电器触点 二极管 检测电路 继电器控制电路 零相位 主触点 光耦 串联 电路 辅助继电器触点 触点动作 故障保护 开关事故 通知开关 输入端 并联 卡死 输出 发现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故障保护的二极管等零相位开关,包括:主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主继电器触点检测电路、主继电器触点和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的主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由辅助继电器触点K1与两支二极管D1和D2串联组成且两端与主继电器触点K并联;主继电器触点检测电路由光耦OP的输入端与二极管D3串联组成,且两端并联在D1、D2的两端,光耦OP的输出接到继电器控制电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可以防止由于主继电器触点卡死造成的开关事故,当开关在动作时,主触点检测电路发现触点动作异常可以立即停止主触点的动作,防止故障的进一步扩大,并通知开关出现故障,从而可以提高二极管等零相位开关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流电继电器开关,特别是一种利用二极管和辅助继电器触点串联实现交流继电器开关触点在闭合或断开时不产生电弧的继电器开关,并且这种继电器开关是带有故障保护和报警的,国际分类号为H01H9/54、H01H9/56。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2013102656141.1提供了一种二极管等零相位开关,开关闭合/断开时辅助继电器触点先闭合,保证主继电器触点闭合或断开时不会打火或拉弧,辅助继电器触点只是在开关动作的瞬间工作,所以辅助继电器触点的寿命远远长于主继电器触点的寿命。在实际的使用中,发现主继电器触点动作时间的随机性很大,如果在闭合时主继电器触点的闭合时间超过了辅助支路二极管可能导通的时间,有可能发生主继电器触点打火烧粘或拉弧不断的情况。另外二极管等零相位开关的一个主要应用领域是电源换流或换相,可以实现无电流突变的换流或换相,这种开关在电源切换的换流开关、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和三相不平衡换相开关等领域都可以应用。在换流和换相的应用情况下,原理是A路的主继电器触点断开,B路的主继电器触点闭合,断开到闭合的瞬间用辅助二极管支路续流,即实现从A路到B路的转化。但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如果A路继电器触点由于故障没有断开,B路继电器触点就闭合,就是出现A路电源与B路电源短路的事故。为了避免由于主继电器触点不动作带来的换相短路事故,中国专利ZL201520930559.4公开了一种检测主继电器触点是否动作的方法,通过检查主继电器触点回路的电流,可以确认主继电器触点是否闭合或断开,并且通过单刀双掷继电器开关实现换相互锁,这种检测方法对于二极管等零相位开关应用于换相开关领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防止换相过程短路的发生。但这种检测方法无法确定主继电器触点动作之前小继电器是否闭合,而如果小继电器没有闭合,大继电器在闭合断开动作时就失去了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提高二极管等零相位开关可靠性的检测电路和控制方法,通过判断辅助继电器触点闭合及主继电器触点闭合/断开的情况,实现对二极管等零相位开关的保护。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带有故障保护的二极管等零相位开关包括主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主继电器触点检测电路、主继电器触点和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的主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由保险管F、辅助继电器触点K1与两支二极管D1和D2串联组成且两端与主继电器触点K并联;主继电器触点检测电路由光耦OP的输入端与二极管D3串联组成,且两端并联在D1、D2的两端,光耦OP的输出接到继电器控制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互感器CT接入辅助继电器触点支路,电流互感器CT的输出接到继电器控制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主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由2支以上二极管与辅助继电器触点串联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继电器触点支路串联保险丝F,保险管的额定电流为主继电器触点额定电流的1/5-1/100。
进一步的,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接在辅助继电器触点支路串联保险丝的下端,当保险丝烧断后继电器控制电路没有电源。
所述的二极管等零相位开关的保护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源容开国际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源容开国际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93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