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翻边打磨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938912.6 | 申请日: | 2019-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43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 发明(设计)人: | 许建钦;江月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恒杰塑业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B9/20 | 分类号: | B24B9/20;B24B41/04;B24B41/06;B24B41/02;B24B55/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振杰 |
| 地址: | 3503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翻边 打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翻边打磨机,属于管件打磨设备技术领域,该内翻边打磨机包括外旋转支架、内支撑架、电机和钻头;外旋转支架包括通过转轴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均设有第一磁铁和第一滚珠;内支撑架上设有支脚、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均设有第二滚珠和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对设置且通过磁力连接,电机设置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钻头与电机连接;支脚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支脚的长度可调节。该内翻边打磨机,通过手持外旋转支架的转轴,即可控制内支撑架在管件中的位置,对内翻边进行打磨,使用方便,便于施力,结构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件打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翻边打磨机。
背景技术
塑料实壁管具有耐腐蚀、抗拉伸、表面光滑、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是目前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及电信通迅工程中一类应用广泛的管材,这类管材可作为压力流管、重力流管等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管材与管材或管件之间多使用热熔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热熔连接是指使用专用工具对连接处的管件进行加热,使其熔融,然后将两个熔融面连接在一起,在一定压力下保持一段时间,直至连接处冷却。热熔连接利用了管材与管材或管件本身进行连接,连接快速方便,成本低廉,且连接处牢固。但使用热熔连接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连接处会产生内外翻边(飜边),外翻边去除较为容易,使用常规的打磨装置即可,内翻边则很难去除。而内翻边的存在使管道通径减少,会影响管道在使用过程中的过流能力,在给水排管道中容易造成水垢污物积累,造成微生物滋生繁衍,大量的污物积累后,会显著减小过流断面,影响管件的流量。
申请号为201710659021.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内翻边切除机,包括设置在管道内部可移动的切割装置和设置在管道外部并能控制切割装置移动的操控装置;所述切割装置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上的切割机与磁力底座,所述操控装置包括手柄,所述的手柄上设有与磁力底座磁力连接的定位磁块。本发明操控方便,通过强磁耦合定位连接,可以在外部控制切割机移动切割。该发明专利提供的内翻边切除机,相较于传统内翻边切除机,能够在管件外部进行切割控制,使用更为灵活方便,但由于磁力底座与切割机分别位于管道直径的两端,需要配合设置多个支撑臂,在调节支撑臂的长度时较为繁琐,且当电机较大时,由于呈对角设置,重力较大,不便于手动进行快速切割且容易造成连接处断裂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省力的,便于手动控制的内翻边打磨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翻边打磨机,包括外旋转支架、内支撑架、电机和钻头;
所述外旋转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均设有第一磁铁和第一滚珠;
所述内支撑架上设有支脚、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均设有第二滚珠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一支撑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架和第二支撑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对设置且通过磁力连接,所述电机设置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所述钻头与电机连接;所述支脚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支脚的长度可调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内翻边打磨机,通过设置外旋转支架和内支撑架,通过手持外旋转支架的转轴,即可控制内支撑架在管件中的位置,进而可控制电机的位置对内翻边进行打磨,使用过程中,外旋转支架和内支撑架的结构固定,无需调节,使用方便,电机靠近手持位置,配合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的设置,便于施力,外旋转支架和内支撑架磁力连接的结构稳定,不易因电机重量较大发生断裂或施力困难,且该内翻边打磨机结构简单,支撑结构和组件少,易于加工,节省原料。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内翻边打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内翻边打磨机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恒杰塑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恒杰塑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89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速表注塑外壳去毛刺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陶瓷球精磨加工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