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DNA编码化合物测序文库测序的引物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8380.6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4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李进;刘建;刘承忠;王枫;陈秋霞;李游;窦登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69 | 分类号: | C12Q1/6869;C12N15/11;C40B50/06;C40B40/06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张娟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市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dna 编码 化合物 序文 库测序 引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DNA编码化合物库测序的测序引物,它是由DNA编码化合物扩增引物序列、接头序列与测序引物序列连接而成的序列。本发明提供的引物可以提高DNA编码化合物库的测序质量,还可实现一步测序,应用前景优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DNA编码化合物测序文库构建测序的引物。
背景技术
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结合了组合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将一个片段化合物与一段独特序列的DNA在分子水平进行连接,利用组合化学的“组合-拆分”策略通过两个至多个循环快速地构建数量巨大的化合物库。其中,化合物库中每一个化合物都由不同片段化合物组成,并由相应的特异碱基序列的DNA进行编码标识。目前工业上应用的DNA编码化合物库的规模可以达到千亿至万亿级,能通过筛选和测序的方法进行识别。该技术使得先导化合物的筛选变得前所未有的快捷和高效,已成为下一代化合物库筛选技术的趋势,并开始在制药行业广泛应用,产生了诸多积极的效果(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2014,47,1247-1255)。
经过筛选后得到的DNA编码化合物需要通过测序确定其独特的DNA编码序列标识,才能分析得到其相应的结构信息。DNA编码化合物测序与常规的基因组DNA测序不同,DNA编码化合物由一系列的化合物混合物与其对应的DNA标签组成,因此需要扩增出DNA编码化合物的双链DNA进行测序。常规基因组DNA需要通过片段化之后进行建库测序,而DNA编码化合物的片段通常在100-150bp,不需要通过片段化,直接扩增出目的片段进行建库测序。常规基因组DNA的碱基多样性较好,而DNA编码化合物库使用的碱基多样性较差,使用常规测序方法对DNA编码化合物进行测序时,测序质量较低。另外常规建库方法先扩增出DNA编码化合物的双链DNA,经过末端修复加A、连接测序接头和PCR扩增形成测序文库,该方法需要四步操作,特别是多步PCR会引入更多的扩增偏差,从而影响DNA编码化合物的筛选样品富集化合物对应DNA分子的真实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DNA编码化合物测序的扩增引物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测序引物,只需用一步PCR扩增即可得到测序文库,进而完成测序,极大节省时间和成本,且更能反应DNA编码化合物的筛选样品富集化合物对应DNA分子的真实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DNA编码化合物库测序的扩增引物,它包括接头序列、DNA编码化合物扩增引物序列连接而成的序列。
其中,所述接头序列的长度为2-8bp。
其中,所述引物的前5-8个碱基的A、T、C、G的含量均在10%~40%范围内;优选的,含量在20%~30%范围内。
前5~8个:是指前5个、前6个、前7个或者前8个。
其中,接头序列与DNA编码化合物扩增引物序列不形成互补序列、回文序列、发卡结构。
其中,所述引物中不出现3个以上连续的相同碱基、5个以上连续的配对碱基。
配对碱基指GC或AT,即不出现GCGCC这种情况。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DNA编码化合物库测序的测序引物,它是由前述引物与测序引物序列连接而成的序列。
优选地,所述引物由测序引物序列、接头序列、DNA编码化合物扩增引物序列依次连接而成的序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DNA编码化合物测序文库构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前述的测序引物对筛选后的DNA编码化合物进行PCR扩增;
(2)对PCR产物进行纯化。
其中,所述纯化的方法是:吸附柱纯化方法、电泳纯化方法或磁珠纯化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83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