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分离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37572.5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44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先;向德;刘良江;张遥奇;朱宪宇;王晋威;熊婕;吴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C01B3/56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4 | 代理人: | 张毅 |
地址: | 41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分离设备,包括,主控模块,第一、第二净化塔,分别设置在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电磁阀,分别设置在第一、第二净化塔的出气口的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气流速度传感器,分别裹覆于第一、第二净化塔外壁的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加热机构;其中混合气体由进气管进入第一、第二净化塔滤除氨气后,氢气从出气口排出;气流速度传感器适于检测出气口处氢气排出的流速,并将流速信号发送给主控模块;若氢气流速减缓时,则主控模块关闭对应的净化塔的电磁阀,并启动加热机构,以加热净化塔使其恢复活性,进而第一净化塔和第二净化塔交替使用吸附氨气。该设备能够有效地提高氢气的纯度,并直接持续产出稳定的氢气,且故障率小、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矿物燃料燃烧使得CO2排放量剧增,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加剧。这些问题正受到各国人民的关注。氢是一种极佳的新能源,其优点主要有燃烧热值高,每千克氢燃烧后的热量约为汽油的3 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其燃烧产物是世界上最干净的水适用范围广,氢燃料电池既可用于汽车、飞机,又可用于分布式电源等其它场合, 如代替煤气、电力管线走进家庭。氢能将是本世纪汽车最理想的能源, 也是人类长远的战略能源。
燃料电池的出现与发展,将给便携式电子设备带来很大的变化,并且还会影响到住宅,汽车业以及社会上各方面的集中供电系统。太阳能供电虽然可以替代部分能源,但它的使用受气候制约,核能利用存在安全问题,唯有燃料电池供电时没有CO2排放,可减轻温室效应,也解决了火力发电污染环境的问题,它是一个纯正的绿色清洁能源。它的低温操作、及时性、高效性等使其成为移动发电的首选设备,特别是在汽车用燃料电池方面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现有技术中,制氨业是一种遍布全球的基础产业,它的制造技术成熟、产品成本低,将氨重整分解成氢气和氮气也相对容易,过程中没有碳的存在,可有效减少碳的排放量。氨气本身是低毒的物质,只有在高浓度下才会产生毒性,但此时氨气的味道足以提醒人们紧急防范。氨气的储存比较安全,运输方便,另外其储氢密度也较大。氨分解后制得的纯氢作为PEMFCS的氢源,是移动便携设备的首选原料。
商业上目前使用了多年的吸附材料为活性炭颗粒。其成本低,且对很多物质的吸附技术已被证实,故而被广泛应用于纯化受污染的流体中。然而,活性炭颗粒受限于它较低的选择性、较慢的吸附动力学、较昂贵的控制系统、低于的100%吸附容量和较高的活化成本。也就是说, 活性炭颗粒缺乏对孔尺寸和吸附的化学物质的综合联系,而这些关联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去控制活性炭吸附特定尺寸的污染物。
但是通过活性炭吸附氨气存在饱和状态,一旦活性炭达到饱和状态,对于氨气就失去了吸附效果,传统的情况下一般采用人工更换活性炭的方式,这样的人工方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不仅降低了氨吸附率,且制得的氢气不纯。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氢分离设备,该设备可自动运行,无需人工操作,能够有效地提高氢气的纯度,并直接持续产出稳定的氢气,且设备的故障率小、安全性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氢分离设备,包括:主控模块,第一净化塔和第二净化塔,分别与第一、第二净化塔的底部的进气口连通的进气管,分别与第一、第二净化塔的顶部的出气口连通的出气管,分别设置在进气口和出气口且能够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电磁阀,分别设置在第一、第二净化塔的出气口的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气流速度传感器,分别裹覆于第一、第二净化塔外壁上且能够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脱附机构;
其中,混合气体由进气管进入第一、第二净化塔滤除氨气后,氢气从出气口排出;所述气流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净化塔和第二净化塔的出气口处氢气排出的氢气流速,并将流速信号发送给主控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未经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75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