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致病蛋白的纳米探针及其制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5823.6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7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蔡静;李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49/18 | 分类号: | A61K49/18;A61K49/12;A61K49/00 |
代理公司: | 44493 广州专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谭昉<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51003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探针 铁氧体纳米颗粒 阿尔茨海默病 吩噻嗪衍生物 多模态 探针 淀粉样蛋白斑块 近红外荧光标记 聚乙二醇衍生物 分子影像技术 磁共振影像 生物相容性 聚乙二醇 纳米材料 神经毒性 生物医学 早期诊断 致病蛋白 无辐射 内核 偶联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和生物医学分子影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致病蛋白的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本发明所述纳米探针为多模态纳米探针,由超小铁氧体纳米颗粒、聚乙二醇衍生物和吩噻嗪衍生物制得;所述纳米探针的内核为超小铁氧体纳米颗粒,外层为聚乙二醇片段偶联吩噻嗪衍生物;所述的多模态纳米探针可特异性与β‑淀粉样蛋白斑块结合,不仅具有独特的近红外荧光标记增强效应和T1‑T2磁共振影像对比增强效应;同时该探针还具有超小尺寸、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辐射性和无潜在神经毒性等多种优点,该探针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和生物医学分子影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致病蛋白的纳米探针及其制备。
背景技术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痴呆病变类型,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虽然,国内外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AD疾病的药物研发,但目前大部分研究均以失败告终5,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治疗给药的时间已经处于晚期,药物治疗效果甚微。因此,目前研究人员的主要挑战就是如何利用临床有效手段进行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特征分析、实时跟踪病理变化,以实现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并有根据的进行预防和干预。
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是目前AD发病机制的主流学说之一,即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eptide precursor,APP)的β-淀粉样多肽(β-Amyloid,Aβ),如Aβ40、Aβ42在大脑中的聚集,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具有重大的影响。而该类蛋白的聚集通常早在疾病出现临床症状前,甚至是早在20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因此,能够构建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制剂,对该类致病蛋白进行分子层面的标记和跟踪,是实现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前,人们在诊断制剂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比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探针11C-PIB,荧光成像分子NIAD,Methoxy-X04,AOI-987,CRANAD-2等。然而,这些标志物与放射性元素耦合、用药适用范围受限、长期跟踪监测困难以及高额的诊断费用等问题,影响了其在AD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致病蛋白的纳米探针。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了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致病蛋白的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致病蛋白的纳米探针,所述纳米探针为多模态纳米探针,内核为超小铁氧体纳米颗粒,外层为聚乙二醇片段偶联吩噻嗪衍生物;所述纳米探针的水动力学直径为1-30nm;所述纳米探针包含按重量份计算的以下组分:超小铁氧体纳米颗粒5-20份、聚乙二醇衍生物1-5份、吩噻嗪衍生物0.1-2份。
本发明选择超小铁氧体纳米颗粒,利用其优秀的r1弛豫率,构建具有靶向T1成像能力的探针,不仅避免了传统钆的T1对比剂带来的潜在神经损伤,而且其超小的尺寸也有利于血脑屏障的穿透。同时,吩噻嗪衍生物在探针中的偶联和引入,使探针具备了优异的Aβ绑定标记能力,以及近红外荧光特异性增强能力。聚乙二醇衍生物用于连接铁氧纳米颗粒和吩噻嗪类衍生物。
较佳地,所述的吩噻嗪衍生物结构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未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58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