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试样反应中前带效应的方法、装置以及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3922.0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2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虎;黄亚;陈立涛;宋小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迈克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82;G01N33/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设 前带 吸光度变化 种检测 判定 比较判定 曲线段 拟合 序数 参考 检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试样反应中前带效应的方法,包括:对试样反应期间内的时序数据点进行拟合,得到吸光度变化曲线;在吸光度变化曲线上选取预设的预设起点M和预设终点M’,计算预设起点和预设终点之间在吸光度变化曲线上的曲线段与预设起点和预设终点的两点直线所围成的面积为判定参考值,通过比较判定参照值I与判定阈值Icutoff,判断所述试样反应中是否存在前带效应。该检测方法能够有效的识别试样反应中是否存在前带效应,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检测试样反应中前带效应的装置,以及一种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试样反应中前带效应的方法、装置以及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医学检测领域,对凝血项目中的DD、FDP等项目通常采用透射比浊法进行检测。
透射比浊法的检测原理为:将待测试样,例如血浆,加入到反应杯中与反应试剂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在反应杯的一端用光源产生的光照射,反应杯的另一端使用接收器接收透射光并将其转化为信号值。在检测过程中,随着血浆中的被检测物质(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接收到的透射光的光强度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然后根据透射光强计算单位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量,再根据标准曲线推算出待检物质的含量。
大多数化学反应可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然而,试样浓度过高时,易出现抗原过量效应,抗原过量效应又称为前带效应。前带效应表现为在恒定剂量的抗体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抗原时,吸光度随试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达到峰值后,吸光度随试样浓度的增加反而减少,得到类似钟形的曲线,抗原抗体反应这一独特的现象可以用著名的“海德堡曲线”(参见图1)来表示。若试样浓度过高,则会出现前带效应,此效应会对试样分析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得到的结果会与实际试样量有较大的误差,所以如何有效的检测出试样是否为具有前带效应的高浓度试样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手段通过计算前后两个时间段内的反应速率的比率值R与预定限值的比较来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抗原过量(试样浓度过高)。然而,这种方法直接利用两点直接求该时间段内的斜率,如果原始曲线滤波效果不佳则极有可能某点上的信号误差较大,会导致产生的反应速率误差也很大,从而偏离实际反应速率。当滤波效果不佳时,仍可能会出现V型波动,如果求斜率的时间点正好落在波动点上时,会导致计算出的反应速率误差极大,根据这两点求得的反应速率值偏离了实际反应速率的真值。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检测试样反应中是否存在前带效应,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本发明第二方面在于公开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检测试样反应中前带效应装置。
本发明第三方面在于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检测试样反应中前带效应系统。
本发明中第一方面所公开的检测试样反应中前带效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试样的原始信号反应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吸光度变化曲线;
根据第一预设时间确定所述吸光度曲线上的预设起点,根据第二预设时间确定所述吸光度曲线上的预设终点;
计算判定参考值,所述判定参考值为所述吸光度变化曲线上的预设起点与预设终点之间的曲线段和所述预设起点与预设终点之间的线段所围成封闭区域的面积;
通过比较所述判定参考值与判定阈值,判断所述试样反应中是否存在前带效应。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分别为所述试样反应最为剧烈的时间段的起点和终点。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步骤:
根据所述吸光度变化曲线确定所述试样的稳定反应起点和所述试样的稳定反应终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迈克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迈克医疗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39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