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内的可移动式侧向排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3525.3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6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唐飞;朱元涛;陈蕾;李婧;董满生;侯超群;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04;E21F1/08;E21F1/02 |
代理公司: | 34101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丽莉;何梅生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移动挡板 进烟口 漏斗状 排烟道 并列设置 双滑轨 滑轮 侧向 隧道 等间隔设置 救援效率 可移动式 排烟装置 驱动电机 人员伤亡 隧道侧壁 遮挡结构 间隔处 排烟口 滑轨 排出 遮挡 烟雾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内的可移动式侧向排烟装置,是在隧道侧壁的上方等间隔设置有漏斗状排烟道;漏斗状排烟道的进烟口底部及相邻两个漏斗状排烟道之间的间隔处均设置有双滑轨,在双滑轨上通过滑轮并列设置有可移动挡板;可移动挡板上设置有驱动电机,并在滑轮和滑轨的配合下,并列设置的可移动挡板在所述进烟口处形成遮挡结构,并在未遮挡的进烟口处形成排烟口。本发明能快速高效的将烟雾从隧道内排出,从而能减少人员伤亡和损失,提高救援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通风排烟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隧道内的可移动式侧向排烟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国民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公路、铁路等隧道建设也在逐渐增多,隧道火灾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公路隧道火灾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尤其对于长隧道和特长隧道,火灾发生后,隧道内的烟雾发生量大,能见度低,散热慢,温度较高。特别对于车流量大的公路隧道发生火灾时,由于隧道内能见度低,使得疏散较为困难,因此隧道火灾的防烟和排烟是通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2、隧道纵向通风模式下,火灾烟气将充满整个隧道的火源下游,对下游人员的安全疏散和设施设备造成较大影响.隧道侧向集中排烟模式是通过隧道两端轴流风机在排烟道内形成的负压作用,就近将烟气经由火源附近排烟口吸入排烟道后排出.显然,侧向集中排烟模式既可将烟气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又可实现烟气层与维持人员呼吸的清洁空气层进行有效分离,与纵向通风模式相比具有更多优点。然而,现阶段对侧向集中排烟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从已有的实例来看,在其建设以及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有许多方面及细节可以修正改善。
3、通过调研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前人在对隧道火灾的研究中,关于隧道中有侧向集中排烟影响的情况下隧道内烟气的温度分布影响的研究涉及较少。在沉管隧道中,侧向排烟方向和安全门逃生方向在同一个平面内,容易形成烟气和人流的冲突区,影响隧道内人员应急安全逃生。
4、由于全尺寸火灾实验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经济耗费大、条件难以控制、影响隧道运营,全尺寸隧道实验不易开展。开展满足相似性理论的小尺寸实验研究,揭示隧道火灾侧向排烟的烟气流动规律,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同时,小尺寸实验具有易操控性、良好的可再现性以及测量结果的可信度高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隧道内的可移动式侧向排烟装置,以期能有效解决烟气和人流同向形成的冲突区内的烟气下沉问题,并快速高效的将火灾烟雾从隧道内排出,从而能减少火灾对人身安全以及隧道交通的影响,提高救援效率,并且可供实验测试模拟所用,开展满足相似性理论的模型实验研究,揭示隧道火灾侧向排烟的烟气流动规律。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隧道内的可移动式侧向排烟装置,所述隧道包括隧道行车道和隧道侧壁以及隧道顶棚;其特点是,所述可移动式侧向排烟装置包括:排烟口,可移动挡板、滑轮、滑轨、漏斗状排烟道、总排烟道以及分布在隧道两端通风口轴流风机;
在所述隧道侧壁的上方等间隔设置有所述漏斗状排烟道;所述漏斗状排烟道的进烟口底部及相邻两个漏斗状排烟道之间的间隔处均设置有滑轨,在所述滑轨上通过滑轮并列设置有可移动挡板;所述可移动挡板上设置有驱动电机,并在滑轮和滑轨的配合下,并列设置的可移动挡板在所述进烟口处形成遮挡结构,并在未遮挡的进烟口处形成排烟口;所述漏斗状排烟道的出烟口处与总排烟道相连通;在所述总排烟道两端的通风口处设置有轴流风机;
在驱动电机的控制下,所述可移动挡板利用滑轮从烟雾蔓延处移开并在烟雾蔓延处形成排烟口,使得隧道行车道内的烟雾在所述轴流风机的作用下,经过排烟口进入所述漏斗状排烟道再从出烟口流入总排烟道内并通向隧道外部,从而形成可移动式侧向排烟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可移动式侧向排烟装置的特点也在于,是应用于测试模拟系统中,所述测试模拟系统还包含电源供电装置、纵向风装置、火源模拟装置、烟气温度测量装置和视频记录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35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