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式五线制道岔控制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31537.2 | 申请日: | 2019-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3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汉军;于松伟;成砚;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L5/06 | 分类号: | B61L5/06;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李振文 |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式五线制 道岔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式五线制道岔控制装置。动作电路串连分级控制,本发明由安全继电器两级同时控制生效,做为模块有效输出的条件,安全继电器动作由2个CPU分别控制,两个CPU同时有效输出做为继电器吸起的条件,继电器驱动电压由一个总控制继电器接通与断开。在没有输出时,旁路继电器驱动电路,降低了误动作和驱动电路击穿导致继电器吸合输出的可能性;转辙机的定操和反操分别由两只继电器串联双断控制,降低了继电器由于粘连输出的可能性,对转辙机的状态进行采集,并将信息通过双CAN‑BUS总线发送到连锁主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岔控制装置,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子式五线制道岔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列车得以高效、安全的运行,是通过多种因素的集合,包括车上、轨旁、站内及控制中心的设备,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人工控制和机械手段综合应用得以实现。为适应列车的高速运行,车站室内控制普遍采用了计算机联锁系统,但在控制转辙机和别的一些室外设备时,仍采用安全型继电器电路。
道岔控制模块做为一个电子控制模块,可以与各种制式的微机联锁和继电电气集中结合,并可以具有自我诊断和报警功能,实现小型化、模块化,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方法。
目前采用的五线制道岔交流转辙机控制电路的设计采用的是传统的重力安全型继电器。继电器的大量采用,一方面导致车站机械室的面积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出现故障频率高,尤其是继电器电路不能完成自身故障和状态诊断,无法做到预防性的维护。继电器的维护和维修也为使用者增加了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电子式五线制道岔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电子式五线制道岔控制装置,包括:
安全驱动模块,采用双CPU模式,每个CPU分别接收主机发送的控制命令,并比较命令的一致性,命令一致时输出控制命令,命令不一致时关闭命令;
总启动电路模块,用于控制继电器驱动电压的接通与断开,其中,在没有输出时,旁路继电器驱动电路;
表示电路模块,用于由两只继电器串联双断控制转辙机的定操和反操;
信号采集模块,用于对转辙机的状态进行采集,并将信息通过双CAN-BUS总线发送到连锁主机。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电子式五线制道岔控制装置,还包括:故障提示模块,用于当自检发现非正常工作状态时发出报警信息。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电子式五线制道岔控制装置,所述安全驱动模块还包括:输出驱动信号来自两个CPU,每次命令的执行,都要由两个CPU各自输出2个驱动信号,2个驱动信号由高低电平组合,行成一个逻辑编码输出,两个CPU同时有效输出作为继电器吸起的条件。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电子式五线制道岔控制装置,所述安全驱动模块包括:光耦芯片U1,光耦芯片U2;
其中,所述光耦芯片U1包括第一光耦电路和第二光耦电路;所述第一光耦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一光电探测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电源,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46连接第一处理器CPUA;所述第一光电探测器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源和JDC_Z;所述第二光耦电路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光电探测器,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电阻R47连接第二处理器CPUB,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光电探测器的两端分别连JDC_F和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15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玉米淀粉废水提取植酸钙和玉米浆的处理系统
- 下一篇:分布式智能感知控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