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设备及贴合屏幕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0997.3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8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智;袁小景;田兆考;张运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F16B11/00 |
代理公司: | 11270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姚璐;张颖玲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壁 电子设备 透明盖板 形变 柔性显示屏 贴合 边框 弯曲状结构 板状平面 固定形状 倒扣状 内表面 弯曲状 窄边框 减小 贴设 申请 屏幕 输出 延伸 | ||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透明盖板,所述透明盖板为固定形状,所述透明盖板包括板状平面部分和侧壁部分,其中,所述侧壁部分为所述平面部分的边缘向远离所述平面部分延伸形成;所述侧壁部分为弯曲状结构,所述侧壁部分和所述平面部分形成倒扣状结构;
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贴设于所述透明盖板的内表面,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显示输出面面向所述透明盖板;
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非形变部分和形变部分;其中,所述非形变部分与所述平面部分贴合,所述形变部分与所述侧壁部分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侧壁部分包括圆弧状的第一内表面;
所述第一内表面上的目标点的切线垂直于所述透明盖板的平面部分,所述目标点非所述第一内表面的端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柔性显示屏的形变部分的边缘超过所述目标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侧壁部分为所述平面部分的两个长边的边缘向远离所述平面部分延伸形成;或/和,
所述侧壁部分为所述平面部分的两个短边的边缘向远离所述平面部分延伸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透明盖板包括至少两个侧壁部分,所述至少两个侧壁部分位于所述平面部分的相对侧,所述至少两个侧壁部分的边缘端之间具有第一宽度;所述至少两个侧壁部分的目标点之间具有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的值小于所述第二宽度的值;或,
所述平面部分的垂直平面与所述侧壁部分的端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值大于9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柔性显示屏与所述透明盖板通过透光胶粘接而形成一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通过激光胶固定粘贴在所述透明盖板上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形变部分的边缘的对应位置处,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形变部分靠近边缘端的部分;
框架体,带有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所述透明盖板安装在所述框架体上,所述框架体还用于安装至少一个电子元器件以及背盖;
如果带有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所述透明盖板安装在所述框架体上,所述框架体与所述支撑件抵接,所述框架体用于支撑所述非形变部分和所述形变部分远离边缘端的部分。
8.一种贴合屏幕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柔性显示屏贴设于治具装置的弹性胶头的外表面;其中,所述弹性胶头能够基于所述弹性胶头内的压力而变形;
将透明盖板置于与所述柔性显示屏具有第一距离的位置;其中,所述透明盖板为固定形状,所述透明盖板包括板状平面部分和侧壁部分,所述侧壁部分为所述平面部分的边缘向远离所述平面部分延伸形成;
对所述弹性胶头内加压,所述弹性胶头带动所述柔性显示屏形变与所述透明盖板的内表面的形状匹配而贴合;所述侧壁部分为弯曲状结构,所述侧壁部分和所述平面部分形成倒扣状结构;
释放所述弹性胶头内的压力,以使所述弹性胶头变形而与所述柔性显示屏分离,以使得所述柔性显示屏维持与所述透明盖板的贴合;其中,所述柔性显示屏的非形变部分与所述平面部分贴合,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所述形变部分与所述侧壁部分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对所述弹性胶头内加压,所述弹性胶头带动所述柔性显示屏形变与所述透明盖板的内表面的形状匹配而贴合包括:
对所述弹性胶头内逐渐加压,所述弹性胶头先带动所述非形变部分的中间部分至所述非形变部分的连接端逐渐与所述透明盖板的平面部分贴合;所述弹性胶头再带动所述形变部分的连接端至所述形变部分的边缘端逐渐与所述透明盖板的侧壁部分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在所述对所述弹性胶头内加压,所述弹性胶头带动所述柔性显示屏形变与所述透明盖板的内表面的形状匹配而贴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弹性胶头带动所述柔性显示屏向靠近所述透明盖板的方向移动至所述柔性显示屏的非形变部分的中间部分与所述透明盖板的平面部分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099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