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散热器上的麻点管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0991.6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6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兰;江发林;任亚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市倍佳热管理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F28F1/02;F28F1/40 |
代理公司: | 11496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丹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凹点 散热管 扁管 加工 散热效率 麻点 散热器 表面增加 管体方向 角度一致 结构增加 内部冷却 倾斜方向 效率增加 焊缝 接缝处 冷却液 吸收管 散热 管内 管体 内腔 凸点 交错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散热器上的麻点管,包括扁管;所述扁管的表面上分布有第一凹点,且第一凹点的下方交错加工有第二凹点;所述扁管的接缝处加工有焊缝,所述第二凹点的结构与第一凹点的长度和角度一致,且第二凹点的加工倾斜方向为左高右低倾斜于管体方向加工,在扁管的表面上密麻加工有多处凹点,且凹点的形状不同,在使用B型散热管时,冷却液从散热管内部流过时,由于管内结构增加了多处凸点,使内部冷却液与散热管的接触面积变大,散热管更方便接受热量,对外界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比现有的B型散热管的表面增加了多处麻点,增大了内腔的接触面积,使管体吸收管内热量效率增加,提高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散热器扁管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散热器上的麻点管。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部件。散热性能、机械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汽车发动机的动力效果。随着汽车发动机性能的不断提高,热负荷愈来愈高,对冷却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散热器内部压力随着冷却系统的集成化程度的提高也相应提高。人们对包括散热器在内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研究愈加重视,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在保证散热器具有足够散热能力和强度的前提下,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散热效率更高成了散热器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有的比如专利号为CN201620090745.6的中国发明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呈B型的扁管,其基本描述为:该装置包括扁管本体呈长条状,扁管本体的截面近似呈B形。
基于上述专利描述,可以看出,类似于此专利中的B型管腔内接触面积和管外接触外部的面积较小,散热效果较差。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用于散热器上的麻点管,以期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散热器上的麻点管,以解决类似于此专利中的B型管腔内接触面积和管外接触外部的面积较小,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用于散热器上的麻点管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用于散热器上的麻点管,包括扁管;所述扁管的表面上分布有第一凹点,且第一凹点的下方交错加工有第二凹点;所述扁管的接缝处加工有焊缝。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点的宽度为1.5mm,长度为4.5mm,且第一凹点的宽度方向截面的内侧面夹角为117°,长度方向截面的内侧面夹角为90°,并且第一凹点左低右高倾斜于管体方向加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点的结构与第一凹点的长度和角度一致,且第二凹点的加工倾斜方向为左高右低倾斜于管体方向加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点与第二凹点上边缘加工有0.25mm的圆角,且凹点底部加工有0.22mm的圆角。
进一步的,所述扁管的宽度为42mm,所述扁管的厚度为1.6mm,所述扁管的壁厚为0.15mm,且扁管的截面为B型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设计在现有的B型散热管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上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在扁管的表面上密麻加工有多处凹点,且凹点的形状不同,在使用B型散热管时,冷却液从散热管内部流过时,由于管内结构增加了多处凸点,使内部冷却液与散热管的接触面积变大,散热管更方便接受热量,对外界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比现有的B型散热管的表面增加了多处麻点,增大了内腔的接触面积,使管体吸收管内热量效率增加,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断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A-A向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B-B向局部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市倍佳热管理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十堰市倍佳热管理系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09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