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废油泥生产制造的生物菌球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0601.5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9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郭士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士德 |
主分类号: | C12N11/14 | 分类号: | C12N11/14;C12N11/12;C12N11/04 |
代理公司: | 11797 北京专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于刚 |
地址: | 262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菌 裂解 油泥 制备 载体颗粒 废油泥 制造 环境污染问题 高吸水纤维 水循环利用 危险废弃物 不凝气体 低压高温 废水外排 负压输送 环保节能 珍珠岩粉 制备过程 饱和水 炉渣粉 燃烧机 热源 烘干 凝胶 碳化 无氧 扬尘 黏土 加热 废弃 生产 加工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油泥生产制造的生物菌球,包括生物菌和生物菌载体颗粒,所述生物菌载体颗粒包括碳化油泥、珍珠岩粉、炉渣粉、黏土、高吸水纤维饱和水凝胶和水;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废油泥生产制造的生物菌球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生物菌球是利用废弃的油泥进行加工制造,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实现危险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本发明制备的生物菌球有效的延长了生物菌的寿命;同时本发明生物菌球的制备过程中无氧裂解,无二噁英产生,低压高温裂解安全有保障,粉末负压输送无扬尘危害,水循环利用无废水外排综合利用,油泥在裂解过程中产生不凝气体使用燃烧机提供热源,用于前期加热和后期生物菌室的烘干可降低能耗,环保节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菌球,具体是一种利用废油泥生产制造的生物菌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废弃油泥是一种危险的废弃物,未经过处理的废弃油泥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基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利用废油泥生产制造的生物菌球,利用废弃的油泥进行加工制造,把本属于危险废弃物的油泥通过本发明制造成生物菌球,充分的保护环境,又能变废为宝,实现危险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废油泥生产制造的生物菌球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废油泥生产制造的生物菌球,包括生物菌和生物菌载体颗粒,所述生物菌载体颗粒包括以下原料:碳化油泥30kg-50kg、珍珠岩粉3kg-10kg、炉渣粉10kg-15kg、黏土10kg-15kg、高吸水纤维饱和水凝胶10-15kg、水5-10kg。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生物菌载体颗粒包括以下原料:碳化油泥35kg-45kg、珍珠岩粉4kg-8kg、炉渣粉12kg-14kg、黏土12kg-14kg、高吸水纤维饱和水凝胶12-14kg、水6-8kg。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生物菌载体颗粒包括以下原料:碳化油泥40kg、珍珠岩粉6.5kg、炉渣粉12.5kg、黏土12.5kg、高吸水纤维饱和水凝胶12.5kg、水7.5kg。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生物菌菌数为30亿单位的生物菌;所述碳化油泥是由废油泥加工处理后所得。
所述利用废油泥生产制造的生物菌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废油泥通过用水稀释使油泥固含量达到≤10%、水含量≥70%,油含量≤20%,机械搅拌均匀后进入超声波装置破乳、沉降离心机使固液分离,得第一固相和第一液相;
2)第一固相部分:第一固相加水至80%稀释搅拌后进入自动卸料平板离心机,平板离心机使固液分离,得第二固相和第二液相,使第二固相水分低于10%后卸料进入预热系统,加热至40-50°后进入燃烧消耗量≧200kg/h的无氧微波裂解装置,在微波裂解装置中进行350-650°处理,获得碳化油泥,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相成分经过微波裂解装置顶部的回收系统进入列管式冷凝器冷凝,冷凝产生的液相作为燃料油入库储存待售,冷凝产生的不凝气体送入气体燃烧机;
3) 气相部分:不凝气体经气体燃烧机燃烧热气预热进入微波裂解装置的进料端,并与经过预热后的第二固相一同进入微波裂解装置中;
4)液相部分:在第一液相和第二液相中加入具有吸附作用的骨架介质,高速搅拌并加温至35-45°后经压滤机过滤后进入静式立式油水分离器,水部分回用,油相部分入库进储罐储存待售;
5)碳化油泥固相部分:将碳化油泥固相粉末经负压输送装置送入滚筒式混料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士德,未经郭士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06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