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酶解法提取原纤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8352.6 | 申请日: | 201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3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翔;王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运城市绿碧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C1/00 | 分类号: | D01C1/00;D01B1/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4000山西省运城***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纤维 生物酶酶解 半纤维素 组合作用 纤维素 果胶酶 精练酶 酶解法 木质素 保留 草料 可用 酶剂 去除 制备 废弃物 纺织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酶解法提取原纤维的方法,该方法特定用于绿州一号草料中的原纤维提取,通过不定次数的生物酶酶解反应去除比如木质素等,仅保留所需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从而达到原纤维的提取效果,具体而言就是采用精练酶和果胶酶的组合作用,按步骤采用不同浓度的酶剂,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反应,最终获取保留各种优良特性的原纤维,提取的原纤维可用于纺织品制备,同时也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纤维制备方法,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采用酶解方法制取绿州一号原纤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竹原纤维是一种天然的纤维,它具有环保、透气、无毒害的特定,是公认的真正意义上的无化学成分的纤维,近年来,由于其制备方法复杂,成品率低,无论是采用化学方法、抑或是物理方法,都难以提取出符合纺织要求的竹原纤维,但是这仍然阻止不了人们对这种环保材料的追逐。
传统的制备竹纤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原生竹纤维和再生竹纤维,原生竹纤维就是竹原纤维,通常采用化学方法,比如中国专利CN106995939A公开了一种利用化学方法制取菌草原纤维的方法,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化学试剂的添加导致污染严重,在实际投产过程中后续的污水处理步骤耗费巨大;另一种就是再生竹纤维,这种方法也是采用化学的方法首先将竹纤维溶解成浆,后续进行喷浆的方式形成,比如中国专利CN106958044A公开了一种采用化学方法制取菌草浆纤维的方法,同样存在废弃物处理难,同时这种方法制取的浆纤维远不如竹原纤维环保,它在溶解的过程中破坏了原纤维的生物特性,制取的浆纤维失去了原纤维很多优异特性。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同时结合物理方法,主要采用生物的方法进行原纤维的提取,针对绿州一号草料,对其成分进行分析之后,有针对性地对草料中不需要的成分进行酶解反应去除,留下满足纺织需求的竹原纤维,同时由于采用的均为生物酶试剂,这种方法的残余物没有任何毒害作用,而且经过加工处理能够成为很好地有机肥料,是真正环保高效的原纤维制备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竹原纤维的提取原料主要是毛竹,而本发明采用的原料是绿州一号菌草,它具有比竹子更优良的特性,比如纤维长度更长,材质更软,原纤维色质在不添加任何染色剂的情况下更容易被人接受,但是受制于提取方式,现有技术还没有任何一种提取率能达到人们心理预期的无污染的方式面世,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极高提取效率,同时结合生物和物理方法的方式实现现阶段较满意的提取方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生物酶解的方法制取绿州一号原纤维的方法,克服由于采用化学制剂提取原纤维带来的废弃物污染、不易处理的缺陷,同时由于所采用的生物酶剂易于获取,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大规模生产的成本,而又保证了提取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酶解法制取绿州一号原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绿州一号草料截取成段,清水冲洗,并采用机械碾压,将成段的绿州一号草料处理成丝状;
S2:将上述丝状的绿州一号草料进行清水蒸煮处理,滤掉废液,清水清洗丝状物并干燥处理,利用机械分丝设备对所述丝状物进行机械分丝处理;
S3:采用精炼酶酶解反应,根据步骤S2得到的干燥产物,称重,按照水浴比1:(13-17)的比例,添加精炼酶,在70-100℃和震荡下进行第一次酶解反应60-90min,过滤、回收滤液,清水清洗过滤丝状物并压干再分丝;
S4:对步骤S3得到的经过再分丝的干燥丝状物进行第二次精炼酶酶解反应,反应温度为70-100℃,反应时间为70-90min,过滤、回收滤液,得到粗纤维,并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运城市绿碧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运城市绿碧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83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