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逆向热脱附旋风离心尾气自动分离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27576.5 | 申请日: | 2019-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2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啟华;贺前锋;张佩佩;赵杰;陶敬;徐明;彭勇;凃啸宇;陈斌;周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45/14 | 分类号: | B01D45/14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娄岳 |
| 地址: | 23004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向 热脱附 旋风 离心 尾气 自动 分离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逆向热脱附旋风离心尾气自动分离装置,包括有垂直设置的离心管以及连接在该离心管上部一侧的进气管,所述离心管管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该离心管中轴部安装有可旋转的空心轴,该空心轴的内径小于离心管内径,所述空心轴上均布有帆形叶片,该帆形叶片的尺寸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且保持各个帆形叶片距离心管内壁距离相同。本发明利用气体动力学及接触面积增加起到了吸附颗粒并冷却气体的作用,且通过空心轴的设置有效的将气体和固体颗粒分离,且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内部的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尾气分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逆向热脱附旋风离心尾气自动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尾气自动分离装置多采用单一的离心管结构对固体颗粒和气体起到分离,并通过离心管顶部固定连接的气管排出气体,该种结构设计虽然能够起到固、气分离的作用,但是由于内部气体温度高,高温气体无法快速有效的从管内排除,这也进一步降低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向热脱附旋风离心尾气自动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逆向热脱附旋风离心尾气自动分离装置,包括有垂直设置的离心管以及连接在该离心管上部一侧的进气管,所述离心管管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该离心管中轴部安装有可旋转的空心轴,所述空心轴上均布有帆形叶片,该帆形叶片的尺寸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且保持各个帆形叶片距离心管内壁距离相同。
所述进气管安装在离心管顶部的一侧并水平设置。
所述离心管底部安装有平流管且内腔连通,所述平流管底部安装有排料阀。
所述空心轴内形成有出气孔,该出气孔沿着空心轴的长度方向竖直设置。
所述空心轴的上部转动连接在离心管顶部的壳体上,下部通过支架转动连接在离心管的内壁上。
所述离心管的顶部安装有连通在空心轴顶端的出气管。
所述空心轴的长度小于离心管的高度。
所述叶片设置为帆形叶片。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利用气体动力学及接触面积增加起到了吸附颗粒并冷却气体的作用,且通过空心轴的设置有效的将气体和固体颗粒分离,且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内部的散热效率,具体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进气管高速的进气气流带动空心轴转动,进气过程中气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离,气体中的颗粒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离心管内壁碰撞并在重力作用下自行下落至平流管内;
2:空心轴的内径小于离心管内径,在高速的进气气流带动下,空心轴内的流出的气流速度加快,进一步加快了空心轴散热的效果;
3:空心轴结合帆形叶片的设置可在气流的作用下带动其自转,叶片可采用导热效率高的叶片,当高温气流与帆形叶片充分接触后,叶片可通过金属导热快速将热量传导至空心轴,并在出气孔内的气流的带动下快速将热量导出,加快了冷却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心轴侧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75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