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车联网的智慧城市不良视距会车预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6803.2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5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华;佘维;刘炜;宋轩;田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4;G08G1/042;G08G1/16 |
代理公司: | 41173 郑州芝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海青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识别装置 车道 会车 会车预警装置 转向识别装置 综合处理装置 目标车道 顺序间隔 交会 预警 转向灯开启 视距 采集目标 触发信息 判定目标 数据交互 所处位置 图像信息 预警装置 智慧城市 左转向灯 预警系统 车联网 交通事故 路口 提示 采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车联网的智慧城市不良视距会车预警系统,转向识别装置、来车识别装置和会车预警装置各自独立的连接在综合处理装置上而进行数据交互;转向识别装置,采集目标车道来车的转向灯开启图像信息;来车识别装置,在目标车道上顺序间隔分布,以采集来车在目标车道所处位置;会车预警装置,在预警车道上顺序间隔并与来车识别装置沿远离会车路口一一对应分布,向预警车道来车提示会车信息;综合处理装置,在判定目标车道来车左转向灯开启时,根据来车识别装置的触发信息启动对应会车预警装置。避免了在交会区出现道路参与来车的相互干扰,也就避免了在该交会区的交通事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车联网的智慧城市不良视距会车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丁字路口会车时,支路和干路上驾驶员均受车辆A柱影响,很难及时分辨另一车道上车辆的形式状态,导致一个车道上驾驶员直行而另一车道上驾驶员转向时,很难在合适距离内进行减速让行,轻则出现剐蹭,转向车辆极易被直行车辆掀翻,对司机和乘客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损伤。
在先专利CN 205839615 U公开的一种弯道会车太阳能安全提示装置。车辆触发到达检测器后,可能与该单一警示灯闪烁报警或者采用LED屏提示对向来车,车辆触发驶离检测器后,警示灯或LED屏熄灭。也有一些可以检测到来车的速度、数量等。但是,该来车预警装置只能够提醒驾驶员是否有冲突车辆,警示灯或LED显示屏单一,即使能够显示车速及来车数量,不能给驾驶员直观、持续的提醒,也无法实现冲突车辆按照某一提示车速顺利、安全会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及时有效的种基于车联网的智慧城市不良视距会车预警系统,其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车联网的智慧城市不良视距会车预警系统,包括转向识别装置、来车识别装置、会车预警装置和综合处理装置,转向识别装置、来车识别装置和会车预警装置各自独立的连接在综合处理装置上而进行数据交互,转向识别装置和来车识别装置安装在目标车道上,会车预警装置安装在预警车道上;
转向识别装置,采集目标车道来车的转向灯开启图像信息;
来车识别装置,在目标车道上顺序间隔分布,以采集来车在目标车道所处位置;
会车预警装置,在预警车道上顺序间隔并与来车识别装置沿远离会车路口一一对应分布,向预警车道来车提示会车信息;
综合处理装置,在判定目标车道来车左转向灯开启时,根据来车识别装置的触发信息启动对应会车预警装置。
优选地,来车识别装置和会车预警装置均为RSU,来车上设置有OBU,在目标车道上由RSU识别OBU,在预警车道上OBU和RSU可相互识别,并且OBU通讯连接车载音响。
优选地,综合处理装置在已启动对应RSU但未被OBU识别时,由RSU识别OBU而判定预警车道来车所处位置,并当预警车道来车已越过对应RSU所处位置时,控制所有RSU启动。
优选地,来车识别装置包含地磁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中至少一种,会车预警装置为向预警车道的路面上投射影响信息的投影装置。
优选地,会车路口距离最近一个来车识别装置的距离小于距离最近一个会车预警装置的距离,在如下任一情况下转向识别装置位于目标车道末端的对向路口:
a,目标车道为丁字路口的干路上靠近干路的一侧车道中向会车路口行驶的一段车道,预警车道为丁字路口的干路上向会车路口行驶的一侧车道;
b,目标车道和预警车道分别为在会车路口对向相错的两段车道;
c,目标车道为左转车道,预警车道为右转车道,目标车道来车和预警车道来车将经会车路口汇流至同一车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68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