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电源灭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5491.3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7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星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兴宇科技沧州有限公司;陈星宇 |
主分类号: | H01H9/30 | 分类号: | H01H9/30;H01H9/26 |
代理公司: | 41176 郑州豫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天丽<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0615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灭弧室组件 联动机构 灭弧装置 联轴器 转轴 动力传输机构 连接触头 绝缘件 点位 短路问题 放电电弧 固定螺杆 固定螺接 连接铜排 综合效果 动接触 灭弧腔 灭弧室 前侧壁 双电源 击穿 飞弧 烧毁 | ||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灭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电源灭弧装置,其包括:动力传输机构、灭弧室组件、联动机构和连接铜排组,所述动力传输机构的前侧壁上方固定安装两个转轴,两个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多个所述灭弧室组件,多个所述灭弧室组件通过固定螺杆相固定螺接,两个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多个所述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动力绝缘件、联轴器、连接触头、动接触银点位和静接触银点位,所述动力绝缘件的底部固定安装所述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底部右侧固定安装所述连接触头,发明避免了因过大放电电弧引起的灭弧室烧毁或击穿短路问题,增加了灭弧腔内的空间,拓宽了灭弧装置的选用,使设备在发生飞弧时快速有效的解决掉的综合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灭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电源灭弧装置。
背景技术
电弧是气体放电的一种形式。气体放电分为自持放电与非自持放电两类,电弧属于气体自持放电中的弧光放电。试验证明,当在大气中开断或闭合电压超过10V、电流超过0.5A的电路时,在触头间隙(或称弧隙)中会产生一团温度极高、亮度极强并能导电的气体,称为电弧。由于电弧的高温及强光,它可以广泛应用于焊接、熔炼、化学合成、强光源及空间技术等方面。对于有触点电器而言,由于电弧主要产生于触头断开电路时,高温将烧损触头及绝缘,严重情况下甚至引起相间短路、电器爆炸,从而酿成火灾、危及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在有触点电器中,触头接通和分断电流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电弧的产生及熄灭。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对电器具有一定的危害。通过对电弧现象的介绍,分析其产生和熄灭的原因,介绍电器常用的灭弧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电弧在电器中的影响。
当电源电压超过数十伏、开断电流在数十安以上时,为减少电弧对触头的烧损和限制电弧扩展的空间,通常需要采取加强灭弧能力的措施,为此而采用的装置称为灭弧装置。一个灭弧装置可以采用某一种方法进行熄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则是综合采用几种方法,以增加灭弧效果。例如拉长和冷却电弧往往是一起运用的。
现有技术当中的灭弧装置采用的是相对应开闭方式共用同腔室一个灭弧室异向灭弧方式容易造成因过大放电电弧引起的灭弧室烧毁或击穿短路问题,同时灭弧的空间有限,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双电源灭弧装置。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双电源灭弧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双电源灭弧装置,增加了安装灭弧室的空间,使灭弧室装置得到了很大的开发空间,避免了因过大放电电弧引起的灭弧室烧毁或击穿短路问题,把原来同腔室异方向灭弧方式更改为异腔室同方向灭弧方式,两个单独个体灭弧装置分工工作,增加了灭弧腔内的空间,拓宽了灭弧装置的选用,使设备在发生飞弧时快速有效的解决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电源灭弧装置,其包括:动力传输机构、灭弧室组件、联动机构和连接铜排组,所述动力传输机构的前侧壁上方固定安装两个转轴,两个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多个所述灭弧室组件,多个所述灭弧室组件通过固定螺杆相固定螺接,两个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多个所述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动力绝缘件、联轴器、连接触头、动接触银点位和静接触银点位,所述动力绝缘件的底部固定安装所述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底部右侧固定安装所述连接触头,所述联轴器的底部左侧固定安装所述动接触银点位,所述腔室壳体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所述第三连接铜排,所述第三连接铜排的顶部中央位置和右侧端均固定安装所述静接触银点位,所述腔室壳体的内壁右侧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铜排,所述腔室壳体的内壁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铜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兴宇科技沧州有限公司;陈星宇,未经兴宇科技沧州有限公司;陈星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54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