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产水气井底积液的排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2879.8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3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一宇轩;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47/04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液管 积液 采气管道 井内 采气管 排液泵 液位 气压 影响天然气 产水气井 顶部安装 对比分析 排出液体 液面上升 液体形成 内插 内液 排出 排液 气隙 水轮 气田 判定 排水 采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水气井底积液的排除方法,属于气田开采领域,井内采气管道设施的安装,在井内采气管道内插接升液管,所述升液管的顶部安装有排液泵,所述升液管的底部安装有水轮,判断井内采气管道积液高度和气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重新测定的所述升液管高度对是否排水作出判定:所述升液管内液位高度高于阈值高度时,启动所述排液泵进行排液。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当积液发生时,通过升液管的液位提升来降低采气管的液位积液,采气管内液体形成气隙,不影响天然气的排出气压,通过升液管的液面上升可以较轻松的排出液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田开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产水气井底积液的排除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大多数气藏为低渗透气藏,该类气藏普遍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储层天然能量不足,自然产能较低,同时,部分低渗透气藏为气、水同层,或由于边、底水水侵,或压裂残留水导致产水,生产初期,气井产量大、流速高,气体或能携带水排出井筒,但随着气田天然气开采的过程中,随着开发的深入,地层能量的逐渐下降,地层出水也随之出现,天然气体携液能力减弱,致使井筒积液日益增多,若不能将井筒积液及时排出,会造成井口压力降低,从而增加液体对气层的回压,导致天然气产量急剧下降,甚至出现死井的现象,而通过单纯的单水泵很明显的动力不足,排气困难。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纯二层(EoIP)的解决方案,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产水气井井底积液的排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井内采气管道设施的安装,在井内采气管道内插接升液管,所述升液管的顶部安装有排液泵,所述升液管的底部安装有水轮;判断井内采气管道积液高度和气压,通过超声波液面探测技术,对采气管道液面进行诊断,判断出采气管、升液管的积液高度,通过压力传感器感应所述采气管道的传感压力;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别比较所述采气管积液高度和所述升液管底面高度、所述升液管积液高度和所述水轮安装高度、所述采气管道气压和阈值气压,当同时满足所述采气管积液高度高于所述升液管底面高度、所述升液管积液高度高于所述水轮安装高度、所述采气管道气压小于阈值气压时,启动所述水轮转动;根据重新测定的所述升液管高度对是否排水作出判定,当所述升液管内液位高度高于阈值高度时,启动所述排液泵进行排液。
进一步的,所述排液泵的排液口通过进液管道伸入所述升液管内部,所述排液泵的排液口安装有排液管。
进一步的,所述水轮通过可调速电机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高度均已地平面为基准水平面进行标识,往上为正数。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阈值高度为升液管长度的一半的负值。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排水时间根据所述采气管道内部积液量、所述采气管道横截面积、所述升液管横截面积共同决定,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T启为所述排液泵的排液时间,S大为所述采气管道的横截面积,S小为所述升液管的横截面积,V积为所述采气管道的积液量,R为所述排液泵的单秒排液体积。
上述结构中,当积液高于所述水轮高度时,水轮转动带动液体旋转,在旋转向上的力的作用下形成液柱,此时升液管内液面急速升高,从而带动吸取采气管底部液面下降,而采气管的液面也是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贴壁旋转,会在采气管和升液管内形成气隙,不影响天然气的排出采集,当升液管的液面到达一定高度时将其通过排液泵排出,从而缓解井底积液的问题。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当积液发生时,通过升液管的液位提升来降低采气管的液位积液;
2、采气管内液体形成气隙,不影响天然气的排出气压;
3、通过升液管的液面上升可以较轻松的排出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28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