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食品全链条指纹数据存证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22682.4 | 申请日: | 2019-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6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G06F21/64 |
| 代理公司: | 61214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涂秀清 |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区块 指纹信息 指纹数据 链条 集合 底层框架 食品安全 统一编码 有效解决 不对称 上链 交易 指纹 失灵 篡改 梳理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食品全链条指纹数据存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食品指纹信息进行梳理并统一编码形成食品指纹信息集合交易单;步骤2:基于区块链底层框架对食品指纹信息集合交易单进行上链存证。本发明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食品全链条指纹数据存证方法通过区块链特有的不可篡改特性,完成了食品全链条信息的指纹存证,保证了数据的公信力,进而消除了食品安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解决了市场失灵的困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安全信息化底层支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食品全链条指纹数据存证方法。
背景技术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小康》杂志举行的“中国全面小康进程中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评比中,食品安全问题连续多年位列社会关注度第一。
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升政府的监管能力,进行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监管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主要技术手段,但是受限于食品供应链环节的分割、政府监管环节的行政职责划分以及各方利益诉求点的不同等问题,由食品提供方至食品消费方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直接导致了“市场失灵”,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现阶段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信息横纵集成的方式,在原有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信息间的关联和利用,但是这种方式的缺点是:1.时效性差。信息集成的效用发挥都在信息消费之后产生,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信息的不对称;2.成很高,效率低。现有的信息集成方式一般都是全信息的集成,信息冗余度较高,成本较大,消费者的最终体验度不强;3.信息公信力差,共享度低。食品安全信息参与主体众多,进行集成的过程中存在着客观和主观的错误,群众对食品批露信息的认可度不高,而且不能有效的在参与主体之间传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食品全链条指纹数据存证方法,提升交易前存证的时效性,同时,基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保证食品全链条信息的无篡改,提升信息的公信力,并可以在各参与方间有效的共享。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食品全链条指纹数据存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食品指纹信息进行梳理并统一编码形成食品指纹信息集合交易单;
步骤2:基于区块链底层框架对食品指纹信息集合交易单进行上链存证。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1中统一编码的过程是: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按照食品全链条的逻辑顺序,对每一个相关订单的指纹信息进行抽取,获取食品指纹信息集合交易单。
上链存证的过程如下:
步骤2.1:将交易单进行Hash运算,并将独立的Hash值形成Merkle树;
步骤2.2:将Merkle树按照区块的存储结构,放在区块中;
步骤2.3:按照交易单时间先后顺序形成区块链。
步骤2.1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2.1.1:假设存在100个数量的交易单,对100个数量的交易单指纹信息进行字符串拼接,对拼接后的字符串,进行hash运算;
步骤2.1.2:将步骤2.1.1的hash值通过调用merkle树生成算法,生成Merkle树。
形成区块链的过程如下:
原料加工或者运输仓储是一个交易单、将交易单进行hash运算放到区块的结构中形成一个区块、再通过链式存储结构将区块连接起来成为区块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可实现食品指纹信息(关键摘要信息)的可双向追溯存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26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