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内婴幼儿监测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21857.X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6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宋培城;朱淑娟;潘正祥;陈建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21/22 | 分类号: | G08B21/22;G08B7/06;G08B21/02;G08B25/10;H04W4/02;H04W4/021;H04W4/029;H04W4/38;H04W4/44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陈海滨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婴幼儿 监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内婴幼儿监测系统及方法,具体涉及车联网感知监测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可安装在婴幼儿鞋底内或衣服背后的可拆卸标签式传感器和安装在车内的多个监测节点传感器,监测节点传感器可与车内智能终端以及用户手机连接进行数据交互,可对机动车状态及车内环境数据进行监测与报警,同时可以使用蓝牙对携带标签式传感器的婴幼儿位置进行确定,标签式传感器可以向监测节点传感器发送自身位置和运动状态。对于实际应用中的复杂情况,该系统在探测场景信息的基础上使用婴幼儿监测与报警方法,能够对车内环境出现危险因素,婴幼儿遗留在车内以及遗留时间过长,婴幼儿车内跌落以及打开车门走失等多种情况进行监测与报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联网感知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内婴幼儿监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已经成为了家庭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婴幼儿在车内的安全问题一直十分重要,随着车辆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婴幼儿在车内的监测与保护同样需要更完善可靠的发展。
对于婴幼儿在车内的监测与保护问题,使用安全座椅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在国外有一部分国家对使用安全座椅有法律要求,但是由于国内安全座椅价格较高,在国内安全座椅的使用率并不高,同时安全座椅在国内使用同样面临着其他问题:
当婴幼儿年龄较小时,将其放在安全座椅后,婴幼儿可能会由于某些原因哭闹,需要从安全座椅中抱出,哄好不哭闹后,在将婴幼儿放回安全座椅固定好,对于家长来说,如若觉得麻烦,便会较少使用安全座椅或者不使用安全座椅,而是放在汽车座椅或抱在怀中方便照顾;
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加,婴幼儿本身可能会对安全座椅产生抵触,并不愿呆在固定牢固的安全座椅中,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加,婴幼儿也具有了自主从安全座椅中离开的能力,此时安全座椅上的相关传感器则不能对婴幼儿进行有效的监测与保护;
安全座椅作为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需要制度与家人安全意识的共同努力。但是对于未安装安全座椅或者婴幼儿离开安全座椅在车内活动的情况同样需要有效的监测与保护方法,现有较多的解决方法,如下所示,但是存在一定局限性:
公开号为CN208569840U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车内生命感应报警装置,使用哭闹声音对车内婴幼儿进行判断,当车辆停止而未熄火时,环境声音与发动机噪音会对哭闹声音的采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数据处理的准确性,而且当婴幼儿熟睡被遗留在车内时,如果车内温度过高会过低甚至车内氧气浓度过低等危险情况发生时则无法进行有效探测;
公开号为CN201820082706.0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婴幼儿被困车内的提醒座垫,通过在座椅下安装压力或红外传感器等环境设备时,传感器较单一,而且当座椅上放置和婴幼儿重量大致相同的物品,且受环境温度影响具有较高温度时则可能产生误测,而且随着婴幼儿年龄的不断增加,体重也会增加,婴幼儿所穿戴的衣服随着季节的不同也会影响重量这一指标引起误测;
对于使用红外进行探测的方式,热释电传感器利用晶体温度变化时产生电极化的原理对热辐射进行探测,但是普通的热释电传感器只能在人体运动产生温度差时才能探测到,当人体静止时则无法探测,所以对于车内温度较高且婴幼儿静止状态时则无法探测;
对于使用毫米波或其他类型雷达的方式,由于车内环境复杂且有汽车座椅及其他设备的影响,干扰较大,对数据处理准确性要求较高,难以达到较高的可靠性;
对于使用手环一类可穿戴设备的方式,设备较小可能会引起婴幼儿的好奇带来新的危险因素;
对于使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式对车内婴幼儿进行探测的方式,由于人体大多数生物医学信号十分微弱,且基本不能通过非接触式方式探测,所以使用较少。
在实际场景中,婴幼儿在车内的安全监测与保护应该是多方面的,对于婴幼儿从座椅中跌落或者在车内摔倒,车内温度过高或过低,车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其他浓度过高,婴幼儿熟睡后被遗留在车内以及婴幼儿打开车门离开车内等情况需要合适的方法与系统进行监测与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18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