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扩展式防损脱模的混凝土管状构件立式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21231.9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0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余同德;阿蓉;叶胜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1/12 | 分类号: | B28B21/12;B28B21/16;B28B21/76;B28B21/90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刘晶晶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展 式防损 脱模 混凝土 管状 构件 立式 成型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扩展式防损脱模的混凝土管状构件立式成型模具,包括外转体,所述外转体的下端内侧轴承连接于支撑板的外侧,且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外支撑件和内支撑件,所述外支撑件上通过外连接轴与外板相连接,且外板的外侧通过外脱模杆与外转体的内侧相连接,所述内支撑件上通过内支撑轴与内板相连接,且内板的内侧通过内脱模杆与内管的外侧相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脚,且支撑板的下表面安装有传动齿轮。该扩展式防损脱模的混凝土管状构件立式成型模具不仅能防止在脱模过程中,混凝土构件出现损伤,且能使得混凝土浆液振动,从而能便于混凝土在该模具内更加均匀的分布,以使得凝固后混凝土构件的各部位强度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扩展式防损脱模的混凝土管状构件立式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在人们生活中,有许多构件都是由混凝土构成的,如房屋、桥梁等,混凝土在凝固前需要通过模具对其进行固定,以使得混凝土凝固后形成需要的形状,混凝土管状构件立式成型模具就是一种制造管状混凝土构件的模具。
但是现有混凝土管状构件立式成型模具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1)、现有的混凝土管状构件立式成型模具在脱模时,不能防止混凝土构件出现损伤,这是由于现有的混凝土脱模方式都是通过敲击的方式完成,这将使得脱模后的混凝土构件出现损伤,从而可能造成混凝土构件不能完整的其他构件进行对接的问题;
2)、现有的混凝土管状构件立式成型模具在注入混凝土浆液时,需要人工将整个模具提起并砸在地面上,以使得混凝土浆液均匀的分布在模具内,这使得该模具内的混凝土浆液不便于振捣,从而不利于脱模混凝土构件的质量;
综上所述,现设计了一种扩展式防损脱模的混凝土管状构件立式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扩展式防损脱模的混凝土管状构件立式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混凝土管状构件立式成型模具在脱模时,不能防止混凝土构件出现损伤,且不能便于振捣其内部混凝土浆液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扩展式防损脱模的混凝土管状构件立式成型模具,包括外转体,所述外转体的下端内侧轴承连接于支撑板的外侧,且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外支撑件和内支撑件,所述外支撑件上通过外连接轴与外板相连接,且外板的外侧通过外脱模杆与外转体的内侧相连接,所述内支撑件上通过内支撑轴与内板相连接,且内板的内侧通过内脱模杆与内管的外侧相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脚,且支撑板的下表面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连动齿轮通过齿轮轴同轴连接,且连动齿轮之间相互啮合连接,所述传动齿轮啮合连接于驱动齿轮的外侧,且驱动齿轮固定连接于振动驱动杆上,所述振动驱动杆的端部轴承连接于内管的下端,且振动驱动杆的端部上端固定连接有内轴,所述内轴设置于内管中,且内管的下端固定连接于脱模驱动杆的端部,并且脱模驱动杆与外转体固定连接,所述齿轮轴的上端伸入外管的内部,且外管轴承连接于连动齿轮上,所述齿轮轴伸入外管的部分和内轴伸入内管的部分分别键连接有外凸轮和内凸轮,且外管和内管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外振动管和内振动管,所述外振动管和内振动管分别贯穿有外振动杆和内振动杆,且外振动杆和内振动杆的内端分别伸入外管和内管内,并且外振动管固定于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外振动管的内侧与外振动杆的外侧以及内振动管的内侧与内振动杆的外侧均通过压缩弹簧相连接,并且压缩弹簧嵌套于外振动杆和内振动杆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脱模驱动杆设置于振动驱动杆的上方,且脱模驱动杆与外转体和内管为一体化结构设置。
优选的,所述脱模驱动杆、驱动齿轮和振动驱动杆均以内轴的轴线为中心轴转动。
优选的,所述内振动杆和外振动杆分别与内振动管和内管以及外管和外振动管活动连接,且内振动杆和外振动杆均围绕内轴的轴线对称分别朝向内板的内侧和外板的外侧,并且内振动杆和外振动杆的内端分别与内凸轮和外凸轮对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12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喂料车和管道浇筑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生产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数控张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