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应力离散分布的超高强钢多空腔结构的焊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20966.X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71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赵桐;唐振云;毛智勇;张桉;刘昕;付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K15/06 | 分类号: | B23K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应力 离散 分布 高强 空腔 结构 焊接 方法 | ||
1.一种基于应力离散分布的超高强钢多空腔结构的焊接方法,该结构包括超高强钢腔体和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高强钢多空腔结构为矩形且包括多个贯穿超高强钢正反面的腔体及用于密封腔体的多个盖板,盖板的数量是腔体数量的2倍,所述的焊接方法包括:
第一步,将用于密封腔体的盖板分别与对应的腔体装配在一起形成待焊接工件,盖板与对应的腔体之间形成焊缝,所述盖板与其对应腔体之间均形成搭接区,位于同一平面的搭接区上下交错分布,且正反面的搭接区上下对应分布;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装配好的待焊接工件放入电子束焊接件的真空室内,关闭真空室大门,启动抽真空;
第三步,将盖板与对应的腔体点焊在一起,并完成示教编程确定焊接轨迹;
第四步,按照第三步制定好的焊接轨迹利用电子束对盖板与对应的腔体之间形成焊缝附近进行预热;
第五步,按照第三步制定好的焊接轨迹对待焊接工件进行封焊;
第六步,采用正反面对称交错的顺序对全部的焊缝进行焊接;
第七步,对焊接后的工件进行缓冷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应力离散分布的超高强钢多空腔结构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强钢多空腔结构内部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超高强钢的减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应力离散分布的超高强钢多空腔结构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点焊时的加速电压为70~150kV,电子束流≤5mA;盖板的长直边至少点焊5点,盖板的短直边至少点焊4点,盖板的圆角边至少点焊3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应力离散分布的超高强钢多空腔结构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缝处按焊接顺序依次为起弧区、焊接区、搭接区和收弧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应力离散分布的超高强钢多空腔结构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弧区长度为15~40mm,搭接区长度为5~25mm,收弧区长度为15~4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应力离散分布的超高强钢多空腔结构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预热时,电子束流≤3mA,并对焊缝附近预热三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应力离散分布的超高强钢多空腔结构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封焊时,电子束流为8~15m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应力离散分布的超高强钢多空腔结构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步焊接时,电子束流为30~36m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应力离散分布的超高强钢多空腔结构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步缓冷时,电子束流≤3mA。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应力离散分布的超高强钢多空腔结构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方法,在缓冷结束后将焊接好的工件在真空室内保温1小时以上,随后取出并在30分钟内进行高温回火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096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型真空束焊机焊接用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脉冲热压焊头加工用切割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