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玉米秸秆阻燃可降解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920185.0 | 申请日: | 2019-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43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苏琼;王彦斌;梁双;王鸿灵;庞少峰;孙初锋;吴尚;魏亚军;贺丰洋;孙希阳;袁苗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民族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L51/00 | 分类号: | C08L51/00;C08H8/00;C08F289/00;C08F220/56;C08J9/10;C08J9/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范国锋;刘冬梅 |
| 地址: | 730030***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玉米 秸秆 阻燃 降解 发泡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玉米秸秆发泡材料,其特征在于,由酯化和接枝改性玉米秸秆发泡制备,该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玉米秸秆进行酯化和接枝改性,得到酯化-接枝改性玉米秸秆;将清水洗涤后玉米秸秆烘干、粉碎,与碱性溶液混合,恒温回流反应,得到的预处理玉米秸秆用咪唑酰氯类化合物酯化,卤代烯烃对酯化玉米秸秆进行接枝改性;
咪唑酰氯类化合物选自咪唑甲酰氯、咪唑乙酰氯、咪唑丙酰氯;卤代烯烃为氯乙烯、氯丙烯、氯丁烯、溴乙烯、溴丙烯或溴丁烯;
步骤二、以酯化-接枝改性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发泡浆料;
将酯化-接枝改性玉米秸秆、溶剂、交联剂、发泡剂、引发剂、增塑剂相互混合;交联剂为酰胺类或二元醛类;所述溶剂为水;所述引发剂为偶氮类引发剂、有机过氧类引发剂或无机过氧类引发剂;发泡剂为偶氮类化合物;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类、樟脑;引发剂与酯化-接枝改性玉米秸秆质量比为(0~1):(1~15);增塑剂与改性玉米秸秆质量比为1:(1~20);
步骤三、将发泡浆料倒入模具中,在加热条件下模压发泡,得到玉米秸秆发泡材料;模压温度为100~240℃。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秸秆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玉米秸秆进行酯化和接枝改性,得到酯化-接枝改性玉米秸秆;
步骤二、以酯化-接枝改性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发泡浆料;将酯化-接枝改性玉米秸秆与溶剂、交联剂、发泡剂、引发剂、增塑剂混合,搅拌均匀;
步骤三、将发泡浆料倒入模具中,模压发泡,得到玉米秸秆发泡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
步骤2、对预处理过的玉米秸秆进行酯化,得到酯化玉米秸秆;
步骤3、对酯化玉米秸秆进行接枝改性,得到酯化-接枝改性玉米秸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首先将交联剂加入到溶剂中,磁力搅拌至交联剂完全溶解;加入发泡剂、引发剂,搅拌均匀;加入酯化-接枝改性玉米秸秆和增塑剂,搅拌均匀至糊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
所述溶剂为水,
所述交联剂为酰胺类和二元醛类,
所述发泡剂为偶氮类化合物,
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和樟脑,
所述引发剂选择偶氮类引发剂、有机过氧类引发剂或无机过氧类引发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
所述交联剂为丙烯酰胺;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所述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或过硫酸盐;
搅拌速度为20~100r/min;
引发剂与改性玉米秸秆质量比为(0~1):(1~15);
增塑剂与改性玉米秸秆质量比为1:(1~2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
所述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
发泡浆料中改性玉米秸秆、丙烯酰胺、水的质量比为(1~25):(0.5~50):(1~50),
引发剂与改性玉米秸秆质量比为1:(1.5~12),
增塑剂与改性玉米秸秆质量比为1:(2~18)。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
引发剂与改性玉米秸秆质量比为1:(2.5~7);
增塑剂与改性玉米秸秆质量比为1:(5~12.5)。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模压发泡采用蒸气模压进行发泡;
模压温度为120~200℃;模压时间为2~8h。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模压温度为140~180℃,模压时间为4~6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民族大学,未经西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01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