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变质煤醇解物中轻质烃油和酚油的高效富集工艺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17428.5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8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魏贤勇;刘光辉;宗志敏;柳方景;麻志浩;李佳昊;闫卫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1/04 | 分类号: | C10G1/04;C10G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张联群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质 煤醇解物中轻质烃油 高效 富集 工艺 设备 | ||
一种低变质煤醇解物中轻质烃油和酚油的高效富集工艺及设备,属于煤化工领域。使用四个储罐储存各步骤中的回收溶剂,以便周而复始循环使用;使用等体积丙酮二硫化碳混合溶剂萃取醇解物的次数应不少于三次;使用甲醇或乙醇萃取粗焦油的次数应不少于三次;基于水和含氧化合物之间的强氢键以及水和烃类之间互溶性差的特性,三元溶剂作为萃取剂来萃取轻质焦油,以获取轻质烃油和轻质酚油。该工艺通过三步萃取从粗焦油富集出轻质烃油、轻质酚油和重组组分;轻质烃油和酚油精细分离,获得粗石蜡、烷基萘、烷基酚等高附加值化学品;重质组分用于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吸附剂或燃烧发电等。该工艺绿色高效、能耗低、生产周期短,并且可以获得丰富的下游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化工领域,特别是一种低变质煤醇解物中轻质烃油和酚油的高效富集工艺及设备。
背景技术
低变质煤,尤其是褐煤和次烟煤,具有较高的水分和灰分,并且有机质结构中具有含量相对较高的含氧官团,例如C-O-,C=O和-OH。利用热溶解技术获得的衍生油,尤其是醇解物,含有丰富的含氧化合物,并且大部分含有芳环,也就是说,这些通过热溶技术获得的低变质煤衍生油的性质与石油产品存在显著的差异。一些不期望的性质,如高含氧量、高黏性、低热量等,阻碍了它们被进一步提质为下游产品。因此,急需按照衍生油的组成和性质进行模块化分离,根据各组分的特性进行定向利用和升级。
目前的技术中,褐煤或次烟煤醇解物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处理。
第一种方式是精馏工艺,按照沸点的差异进行切割,获取不同沸点区间的轻质油。然而,通过该方式获取的不同油品的组成仍十分复杂,精馏过程中的夹带,导致相邻馏分中组分有明显的重叠,限制了使用。此外,由于衍生油中大部分化合物的沸点较高,长时间的精馏是极其耗能的,与绿色高效生产并不吻合。
第二种方式是萃取和柱层析相结合的方法,使用石油醚、二硫化碳、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等低沸点有机溶剂对衍生油进行分级萃取,之后对不同萃取物进行常/加压柱层析,通过改变流动相的极性按梯度获取化学品纯品。然而,该工艺仅关注化学品的分离,而没有关注其中高收率烃类化合物的合理利用。这部分不含杂原子的化合物很容易通过加氢精制的方式进一步被提质为清洁的液体燃料。此外,柱层析技术面临难以大规模生产的阻碍。衍生油中通常含有一定量的色素,这部分色素在柱层析过程中会残留在固定相中,导致固定相难以再生,提高了成本。因此,通过合理方式将烃类化合物与含杂原子化合物分离,并提取出轻质组分和重质组分,是有必要性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工艺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取过程和工艺相对简单、绿色高效、安全、生产周期短的低变质煤醇解物中轻质烃油和酚油的高效富集工艺及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低变质煤醇解物中轻质烃油和酚油的高效富集工艺如下:
使用四个储罐储存各步骤中的回收溶剂,以便周而复始循环使用;使用等体积丙酮二硫化碳混合溶剂萃取醇解物的次数应不少于三次;使用甲醇或乙醇萃取粗焦油的次数应不少于三次;基于水和含氧化合物之间的强氢键以及水和烃类之间互溶性差的特性,三元溶剂作为萃取剂来萃取轻质焦油,以获取轻质烃油和轻质酚油。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煤粉和低沸点烷醇试剂置于高压反应釜中,经过醇解后,得到含醇解物的固液混合物;
步骤二:利用空气泵将固液混合物传输到萃取釜中,经过等体积丙酮和二硫化碳混合溶剂的多次萃取及蒸馏浓缩,获得粗焦油和残煤渣;
步骤三:将烷醇溶剂输送至萃取釜中,利用烷醇试剂反萃取粗焦油,通过压滤分离进一步获得轻质焦油和重质组分;
步骤四:将萃取剂三元混合溶剂输送至萃取釜中,萃取轻质焦油,通过分液进一步获取石油醚相和甲醇/水相;蒸出石油醚,获得轻质烃油;蒸出甲醇和水,获得轻质酚油。
所述的步骤一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74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