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凝露组合式冰箱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17254.2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9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崔培培;刘全义;李乾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1/02 | 分类号: | F25D11/02;F25D21/04;F25D29/00;F25D17/06 |
代理公司: | 31253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永智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间室 防凝露 间室 相邻通道 模块化冰箱 后侧板 前侧板 热空气 右侧板 左侧板 凝露 组合式冰箱 并列连接 冷凝风扇 压缩机仓 下底板 连通 冰箱 流动 成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凝露组合式冰箱及其控制方法,涉及冰箱防凝露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若干水平方向并列连接的模块化冰箱;模块化冰箱包括制冷间室和若干功能间室;制冷间室的第一右侧板、第一前侧板、第一后侧板以及下底板与相邻另一制冷间室的第一左侧板围成制冷间室相邻通道;功能间室的第二右侧板、第二前侧板以及第二后侧板与相邻另一功能间室的第二左侧板围成功能间室相邻通道;制冷间室相邻通道与若干功能间室相邻通道连通形成防凝露通道。本发明通过冷凝风扇将压缩机仓内的热空气吹进防凝露通道,避免模块化冰箱之间的凝露形成,通过热空气以及流动的气流防止凝露形成,提高防凝露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冰箱防凝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凝露组合式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家电产品消费升级,用户对冰箱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进而模块化组合式冰箱成为家电领域发展的趋势。
专利号为:CN201811409915.2、专利名称为:一种组合冰箱及其组合冰箱控制方法,如图1公开一种组合冰箱,它包括至少一个模块化冰箱横向并排组成,模块化冰箱包括制冷模块、功能模块,制冷模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拼接成一列或多列使用,满足不同用户多样化选择搭配需求,同时,各个制冷模块和功能模块均采用标准模块化设计,降低冰箱制造商模具投入和生产费用、提高生产效率。
为避免模块化冰箱的相邻制冷模块或功能模块之间接触面发生凝露,专利号为:CN201811409915.2的专利,在相邻模块之间设有一密封结构。但此种方式仅能解决单独一个模块化冰箱(纵向排列的冰箱)不同模块之间的凝露。请参阅图1所示,组合式冰箱如将模块化冰箱1与另一模块化冰箱1(两横向连接)两列连接,模块化冰箱1和另一模块化冰箱1之间纵向深度较深,且模块化冰箱1和另一模块化冰箱1之间横向距离较小,形成相对狭小的近似密闭空间,空气流通差,当两模块化制冷时,易在制冷模块的侧面和功能模块的侧面产生凝露,影响产品品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凝露组合式冰箱及其控制方法,通过第一右侧板、第一前侧板、第一后侧板以及下底板与相邻另一制冷间室的第一左侧板围成制冷间室相邻通道;第二右侧板、第二前侧板以及第二后侧板与相邻另一功能间室的第二左侧板围成功能间室相邻通道;冷间室相邻通道与功能间室相邻通道连通形成防凝露通道,并通过冷凝风扇将压缩机仓内的热空气吹进防凝露通道,避免模块化冰箱之间的凝露形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凝露组合式冰箱及其控制方法,通过第一右侧板、第一前侧板、第一后侧板以及下底板与相邻另一制冷间室的第一左侧板围成制冷间室相邻通道;第二右侧板、第二前侧板以及第二后侧板与相邻另一功能间室的第二左侧板围成功能间室相邻通道;冷间室相邻通道与功能间室相邻通道连通形成防凝露通道,并通过冷凝风扇将压缩机仓内的热空气吹进防凝露通道,避免模块化冰箱之间的凝露形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防凝露组合式冰箱,包括:若干水平方向并列连接的模块化冰箱;所述模块化冰箱包括制冷间室和若干功能间室;所述功能间室在制冷间室顶部或另一功能间室顶部;
所述制冷间室后侧底部设有压缩机仓;所述压缩机仓内安装冷凝器、冷凝风扇以及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仓的后盖板上设置进风口;
所述制冷间室的第一右侧板与压缩机仓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制冷间室的第一前侧板、第一后侧板、下底板凸出第一右侧板;所述制冷间室的第一右侧板、第一前侧板、第一后侧板以及下底板与相邻另一制冷间室的第一左侧板围成制冷间室相邻通道;
所述功能间室的第二前侧板、第二后侧板凸出第二右侧板;所述功能间室的第二右侧板、第二前侧板以及第二后侧板与相邻另一功能间室的第二左侧板围成功能间室相邻通道;
所述制冷间室相邻通道与若干功能间室相邻通道连通形成防凝露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72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