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光组件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16694.6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8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魏平;段会珍;朱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0 | 分类号: | G02B5/00;G09F9/00 |
代理公司: | 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赫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光率 透光组件 阻光层 光源感应器 盖板 通孔 电子设备 矩阵分布 透光本体 内表面 透视 电子技术领域 固定装设 区域形成 外界因素 可控性 内开 覆盖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透光组件及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透光组件、光源感应器以及PCB;透光组件包括透光本体和阻光层,光源感应器固定装设于PCB上;透光本体为盖板,盖板包括面向光源感应器的内表面;阻光层覆盖于盖板的内表面的非透视区域,非透视区域内包括指定的光感区域;阻光层上,于光感区域内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呈矩阵分布。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在阻光层上的指定区域形成多个呈矩阵分布的通孔的方式,来获得所要求的透光组件在指定区域的透光率,可减少对实际透光率产生不良影响的外界因素,有效提高透光率的控制精度,使得实际透光率与标准透光率趋于一致,还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光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设备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不管是白天黑夜,还是室内或室外,人们使用电子设备的频率也越来越频繁。
电子设备厂商为了节能和提高用户体验,都会在设备上增加光源感应器件,该光源感应器件可以根据设备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来调节屏幕的亮度:当在室外强光下使用时,电子设备屏幕会通过光源感应器件将屏幕变亮,以提高设备内容的可读性;当在室内偏暗的环境下使用时,电子设备屏幕会通过光源感应器件将屏幕变暗,以达到节能和提高用户体验的舒适度。
请参阅图1至图3,现有的电子设备包括:用于对显示屏(图中未示出)进行保护的盖板11、光源感应器12以及PCB 13。其中,盖板11与PCB 13层叠设置,光源感应器12固定安装于PCB 13的面向盖板11的一面;盖板11可划分为透视区域和非透视区域,透过透视区域用户可以查看到位于盖板11下层的显示屏的显示图像,盖板11的非透视区域的内表面涂覆有用于阻止光线穿透的阻光油墨层14,阻光油墨层14上开设有一个通孔16,该通孔16的开设位置与光源感应器12相对应,用于供可见光通过并射至光源感应器12的表面,光源感应器12通过检测射入的光线强度来调整显示屏的亮度。
为了提高光感的灵敏度,一般会要求盖板11的光感区域的穿透率做高,但这样的话从通孔16处就可以看到设备的内部器件,影响整个电子设备的美观度。为此,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在盖板11的内表面的光感区域(即通孔16的对应位置)涂覆具有一定透光率的透光油墨层15,既能保证从设备外部无法看到内部器件,又能获得光源感应器12所要求的透光率。
但是,该方案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透光油墨的稀释浓度会对光线的透过率有直接的影响,而同批次、不同时间段生产的透光油墨的稀释浓度会存在一定差异,该差异不仅使得透光油墨的实际透光率与理论要求的标准透光率不同,而且不能始终保持在统一水平线上,最终影响光源感应器12对周围环境光的光线强度检测的准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光组件及电子设备,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因透光油墨的透光率差异导致光线强度的检测准确度降低的缺陷。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透光组件,包括透光本体和阻光层;
所述透光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阻光层覆盖于所述第二表面的局部或者全部区域;所述阻光层上,于指定区域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呈矩阵分布。
可选的,所述通孔的总面积与所述指定区域的面积的比值,乘以所述透光本体的第一透光率,等于预设的所述透光组件的标准透光率。
可选的,所述阻光层包括阻光油墨或阻光膜。
可选的,所述通孔均匀分布于所述指定区域内。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透光组件、光源感应器以及PCB;所述透光组件包括透光本体和阻光层,所述光源感应器固定装设于PCB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66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