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叠片和嵌入成型体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16277.1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2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窪田治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世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7/027;B32B7/023;B32B27/20;B32B27/30;B32B27/32;B32B27/36;B32B27/40;B44F1/06;B44C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钟晶;金鲜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叠 嵌入 成型 | ||
本发明提供层叠片和嵌入成型体,能够抑制嵌入成型时的内浇口流痕。一种层叠片,其包含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一层为具有光透射性的树脂制的层。第二层为设于第一层内侧的树脂制的层。第三层为设于第二层内侧的树脂制的层。第一层是厚度为188μm以上的层。第二层为构图层。第三层为热阻值比第二层高的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制的层叠片和包含层叠片的嵌入成型体。
背景技术
申请人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层叠片。层叠片中,在树脂层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有构图层和着色层。树脂层具有光透射性。构图层包含具有光透射性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树脂层不与着色层相接触。构图层中,厚度连续发生变化。构图层中,相互平行的多个截面的截面积是不同的。层叠片通过薄膜嵌入成型法与成型体的表面一体化。成型体中,树脂层是最外面。
除此之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成型同时装饰用片材。成型同时装饰用片材中,在基材薄膜上设有高亮度层。高亮度层是在热塑性树脂中含有高亮度颜料。成型同时装饰用片材中,在高亮度层上层叠有单层或多层热传导抑制层。多个热传导抑制层中的一层也可以设为不含高亮度颜料的构图层。热传导抑制层防止向空腔内射出的熔融状态的成型用树脂的热在高温状态下传导至高亮度层,使高亮度层的树脂不会熔融。在使树脂成型品成型的同时,在其表面一体化粘接成型同时装饰用片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010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137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通过树脂成型得到的成型体,有时会需要设计性。利用嵌入成型体,能够制成设计性高的成型体。嵌入成型体通过使层叠片嵌入成型而形成。层叠片有用第一层被覆第二层的方式。通过将第一层设为由具有光透射性的树脂制成,嵌入成型体的观察者可以从嵌入成型体表面看到第二层。第二层为构图层。第一层抑制第二层的损伤,保护第二层。通过增加第一层的厚度,在嵌入成型体中,能够获得具有立体感的设计。因此,有时第一层的厚度厚。例如,有时第一层的厚度为188μm以上。
发明人已知,在第一层的厚度厚的情况下,嵌入成型体中容易产生被称为内浇口流痕(ゲート流れ)的损伤。前述损伤有时也称为内浇口焦烧(ゲート焼け)。内浇口流痕是因流入成型模具空腔的树脂为高温而引起的。内浇口流痕例如是在层叠片的与成型模具的内浇口相对的部分,形成多个层中的一部分层的树脂熔融而产生的现象。内浇口是高温树脂流入空腔时的流入口。嵌入成型时,层叠片被设置在成型模具中。这种情况下,层叠片通过第一层与空腔面相接触。在第一层的厚度薄的情况下,前述热传递至成型模具。因此,第一层不会被加热至发生损伤的温度。而第一层越厚,越是抑制热向成型模具的传递。其结果是,第一层处于高温,高温的热积蓄在第一层。尤其是第一层在如下的位置被急剧加热。前述位置是在作为高温树脂的流入口的内浇口附近的第一层的部分。进一步,前述位置是不与空腔面相接触的第一层内侧。因此,发明人对即使第一层为188μm以上的厚度也难以产生内浇口流痕的层叠片进行了研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嵌入成型时的内浇口流痕的层叠片和嵌入成型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一种层叠片,其包含具有光透射性的树脂制的第一层、设于前述第一层内侧的树脂制的第二层以及设于前述第二层内侧的树脂制的第三层,前述第一层是厚度为188μm以上的层,前述第二层为构图层,前述第三层为热阻值比前述第二层高的层。
层叠片中,前述第一层可以是单一的层。此外,前述第一层可以是厚度比前述第二层和前述第三层的合计厚度厚的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世联株式会社,未经世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62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