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原位循环利用系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16217.X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8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吴智仁;徐畅;蒋素英;刘志刚;泽井正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特克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13 | 分类号: | C02F11/13;C10B57/10;C10B53/00;C10B57/04;C10B1/04;B01J20/20;B01J20/30;C02F3/00;C02F3/3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睿之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96 | 代理人: | 陈琛 |
地址: | 214214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原位 循环 利用 系统 装置 | ||
1.一种污泥原位循环利用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式无动力螺旋搅拌生物干化装置、竖式无砂喷流炭化炉、粉碎真空液化装置、尾气湿法处理装置、除尘器、换热器、负压装置;
所述竖式无动力螺旋搅拌生物干化装置,包括干化装置主体和搅拌装置;所述干化装置主体上部呈筒形,底部呈锥形,筒顶部设有盖板,盖板下部设有上轴承套,盖板上设有进料口和生物干化出气口,生物干化出气口与真空装置连接,在底部设有干化生物质出料口、排液口,进气口;所述搅拌装置位于干化装置主体内,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螺旋无动力输送装置、固体输送泵、进料管、回流管;所述螺旋无动力输送装置包括筒体、螺旋搅拌轴,螺旋搅拌轴上设置有等间距螺旋叶片,螺旋搅拌轴位于筒体内,螺旋无动力输送装置垂直安放于干化装置主体内,筒体顶部不与盖板接触,筒体底部设有下轴承套,下轴承套通过辐条与筒体底部固定连接,螺旋搅拌轴顶部套在上轴承套中,螺旋搅拌轴底部套在下轴承套中;在干化装置主体底部设有回流管;固体输送泵进口与回流管出口连接,进料管一端连接固体输送泵出口,进料管另一端由干化装置主体底部垂直向上进入与螺旋无动力输送装置筒体底部连接;生物干化出气口与负压装置连接;
所述竖式无砂喷流炭化炉设有有机废弃物喷射口、点火燃烧器、空气喷口、循环排气进口和炭化物出口、炭化排气出口;所述竖式无砂喷流炭化炉炉身为筒形、炉底为锥形,炉内壁衬有耐火材料,整体密封设置;炭化炉从下至上分为不燃区、精炼区和二次燃烧区;所述不燃区设置在炉底,不燃区设有炭化物出口、第一循环排气进口和螺旋布气器;螺旋布气器设在锥形最低处,炭化物出口由锥形直径最大处垂直向下引出,第一循环排气进口设在锥形中部与炭化物出口位置相对; 所述精炼区在炉身下部,在精炼区炉壁上安装有点火燃烧器、有机废弃物喷射口、一次空气喷口、第二循环排气进口;点火燃烧器与第二循环排气进口以炉身中心线对称设置,有机废弃物喷射口分为两个,分别为有机废弃物上喷射口和有机废弃物下喷射口h,分别位于第二循环排气进口的上方与下方,一次空气喷口位于点火燃烧器上方; 所述二次燃烧区在炉身上部,在二次燃烧区炉壁上安装有二次空气喷口、炭化排气出口、第三循环排气进口;炭化排气出口设在二次燃烧区顶部,二次空气喷口设在二次燃烧区中部;所述一次空气喷口、二次空气喷口、螺旋布气器分别与换热器的热空气出口连接;第一循环排气进口、第二循环排气进口、第三循环排气进口、螺旋布气器分别与连接炭化排气出口;
所述粉碎真空液化装置包括气流粉碎机、真空脱气液化装置、液化水罐、真空装置、液化水提升泵、出料装置;气流粉碎机与真空脱气液化装置通过进料管道连接,液化水罐与液化水提升泵连接,液化水提升泵出口接入进料管道,真空脱气液化装置顶部连接真空装置、底部连接出料装置;
所述尾气湿法处理装置包括炭化排气进口、生物干化尾气进口、喷淋混合装置、溶解液储罐、溶解液循环泵;炭化排气进口、生物干化尾气进口接入喷淋混合装置,溶解液循环泵连接溶解液储罐与喷淋混合装置;
所述换热器以空气为介质冷却,设有冷空气进口、热空气出口、热炭化气进口、冷炭化气出口;
所述干化生物质出料口与有机废弃物喷射口连接,炭化物出口与气流粉碎机连接;
所述生物干化出气口经气液分离单元后连接负压装置,气液分离单元的气体出口与尾气湿法处理装置的生物干化尾气进口连接;
所述炭化排气出口连接引风机,引风机出口分为两路,一路与热炭化气进口连接,另一路与循环排气进口连接;
冷炭化气出口经除尘器与尾气湿法处理装置的炭化排气进口连接;
所述换热器的热空气出口分两路,一路与竖式无动力螺旋搅拌生物干化装置的进气口连接,另一路与竖式无砂喷流炭化炉的空气喷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原位循环利用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式无动力螺旋搅拌生物干化装置内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一端与进气口连接,进气管另一端与螺旋搅拌轴活动连接;进气管为多孔管,进气管伸入干化装置主体内部,多孔管的气孔孔径为2~10mm,分布在管道的两侧,与水平呈现30~45°的夹角;螺旋搅拌轴为顶部密封的中空轴,螺旋搅拌轴上开有若干气孔,气孔孔径为2~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原位循环利用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搅拌轴上下顶端均为截头圆锥形,与上、下轴承套之间的间隙为0.5~1.0mm,并且螺旋搅拌轴能在上轴承套与下轴承套之间上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特克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大学,未经艾特克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621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河道淤泥快速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含聚油泥的综合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