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13068.1 | 申请日: | 2019-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0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运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运权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9 | 分类号: | A61K36/8969;A61K36/899;A61P9/12;A61P3/06;A61P9/10;A61P9/00;A61P25/28;A61P7/02;A61K31/575;A61K31/702;A61K35/62 |
| 代理公司: | 41161 郑州豫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任伟柯 |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心脑血管疾病 槐米 低聚木糖 地龙蛋白 血液循环 植物甾醇 中药配方 中医理论 中医中药 山楂 荞麦 决明子 粘稠 桑叶 降压 血栓 葛根 供血 红曲 黄精 降脂 纳豆 配伍 心脑 醒脑 治疗 药材 中药 预防 | ||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疗效快、疗效持久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配方。其技术方案是:由以下成分:植物甾醇12‑15份、地龙蛋白10一13份、红曲15‑18份、纳豆15‑18份、黄精12‑15份、葛根10‑13份、山楂10‑13份、桑叶12‑13份、荞麦12‑15份、槐米15‑18份、决明子10‑13份、低聚木糖10‑13份制成。本发明药材根据相辅相成的中医理论配伍而成,具有醒脑通窍、降脂、降压、改善血粘稠、预防血栓、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脑供血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脏和脑部的表现。其病因主要有4个方面: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②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③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流变学异常;④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现有的治疗措施主要是:1、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心脑血管疾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以缓解症状,改善预后,预防并发症。
2、外科治疗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消除血肿,或改善缺血部位的供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疗效快、疗效持久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配方。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药食同源富含植物甾醇、地龙蛋白提取物及其制备工艺,该保健药食产品由以下成分制成:植物甾醇12-15份、地龙蛋白10一13份、红曲15-18份、纳豆15-18份、黄精12-15份、葛根10-13份、山楂10-13份、桑叶12-13份、荞麦12-15份、槐米15-18份、决明子10-13份、低聚木糖10-13份。
本发明所述的成分均为重量份。
本发明药材根据相辅相成的中医理论配伍而成,具有醒脑通窍、降脂、降压、改善血粘稠、预防血栓、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脑供血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发明的内容做出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
由以下成分制成:植物甾醇15份、地龙蛋白13份、红曲18份、纳豆18份、黄精15份、葛根13份、山楂13份、桑叶13份、荞麦15份、槐米18份、决明子13份、低聚木糖13份。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
由以下成分制成:植物甾醇12份、地龙蛋白10份、红曲15份、纳豆15份、黄精12份、葛根10份、山楂10份、桑叶12份、荞麦12份、槐米15份、决明子10份、低聚木糖10份。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
由以下成分制成:植物甾醇13份、地龙蛋白12份、红曲16份、纳豆17份、黄精13份、葛根12份、山楂12份、桑叶12份、荞麦15份、槐米16份、决明子12份、低聚木糖11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运权,未经王运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30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