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抽吸腔开口口径可调节的抽吸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12513.2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37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静;王昂;朱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创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吸 开口 口径 调节 导管 | ||
提供一种抽吸腔开口口径可调节的抽吸导管,其包括导管主体、抽吸头和操控组件,抽吸头连接于导管主体的远端,抽吸头的远端形成抽吸腔开口;抽吸头包括支架和包覆网,支架具有弹性并且在自然状态下为远端口径大于近端口径的喇叭口状,包覆网被抽紧而变致密或者被松放而变疏松,操控组件连接于形成包覆网的一个或多个丝线,当牵拉丝线时,包覆网变致密,支架受压缩从而抽吸腔开口收缩,当释放丝线时,包覆网受支架的回弹力而变疏松从而抽吸腔开口扩张,抽吸头的外周面和/或内周面的全部覆盖有弹性疏水膜。控制包覆网来增大抽吸腔开口口径而实现对大块血栓的抽吸,在回撤过程中,减小抽吸腔开口口径,从而缓解了抽吸导管与血管壁摩擦而造成的血管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治疗的医疗器械,且特别涉及用于血管内血栓取出的一种抽吸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一般指发病2周内)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由脑血栓形成或由血栓堵塞脑血管致脑组织缺氧所致。脑血栓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其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溶栓和机械取栓这两大类。但是从目前的临床效果来看,单纯的药物溶栓或者机械取栓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机械取栓主要包括抽吸血栓、抓捕器取栓、激光碎栓。其主要问题体现在,当栓子较大的时候,单纯的抽吸血栓不一定能够将血栓取回,抓捕器取栓可能导致在回撤的过程中使远端的栓子逃逸并堵塞远端血管,造成更严重的不良反应。
传统的抽吸导管的抽吸腔开口具有固定的横截面积,不能容纳较大的栓塞颗粒。传统的抽吸导管抽吸腔开口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圆形的截面适合于完全接触待吸出的凝块和直壁上的血栓,椭圆形的截面适合吸入与导管成一定角度的血栓,但其不适合直接以抽吸腔开口与凝块完全接触。上述各种传统的抽吸导管各具缺点,对大块血栓的抽吸效果欠佳。
此外,为了在抽吸血栓时,阻断抽吸导管外的血流对血栓的冲击,一些抽吸导管还具有软质球囊,软质球囊设在外层的远端部并可以充盈或者收缩。该软质球囊的设置具有以下缺点:
第一,加大了抽吸导管的远端部在运输过程中的摩擦力,导致抽吸导管在一些迂曲的复杂病变结构中可能无法行进的较远;
第二,软质球囊在血栓与抽吸导管回撤的过程中处于收缩的状态,此时血流可能冲击血栓从而造成血栓逃逸;
第三,在导管外复合软质球囊的工艺较为复杂,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因此,亟待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更好的血栓取出装置,其能够有效地捕获较大的血栓。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态而做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吸腔开口口径可调节的抽吸导管,其能够有效地捕获较大的血栓。
提供一种抽吸腔开口口径可调节的抽吸导管,其包括导管主体、抽吸头和操控组件,所述抽吸头连接于所述导管主体的远端,所述抽吸头的远端形成所述抽吸腔开口;
所述抽吸头包括支架和包覆网,所述支架具有弹性并且在自然状态下为远端口径大于近端口径的喇叭口状,所述包覆网被抽紧而变致密或者被松放而变疏松,
所述操控组件连接于形成所述包覆网的一个或多个丝线,当牵拉所述丝线时,所述包覆网变致密,所述支架受压缩从而所述抽吸腔开口收缩,当释放所述丝线时,所述包覆网受所述支架的回弹力而变疏松从而所述抽吸腔开口扩张;
所述抽吸头的外周面和/或内周面的全部覆盖有弹性疏水膜。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由记忆合金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创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创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25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