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乏汽热量的直接接触蒸发处理设备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10757.7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2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岳东北;张龄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11277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排气口 蒸发罐 空气进气口 乏汽 空气换热器 空气预热器 尾气进气口 尾气排气口 进气口 第二排气口 进气口连接 垃圾处理场 渗滤液处理 乏汽热量 可燃气体 烟囱连接 蒸发处理 处理量 排气口 渗滤液 热电厂 消耗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乏汽热量的直接接触蒸发处理设备及其方法,该设备包括:第一蒸发罐;第二蒸发罐,第二蒸发罐和第一蒸发罐相连;空气换热器,空气换热器设置有第一空气进气口、第一空气排气口、乏汽进气口、乏汽排气口,第一空气排气口与第一进气口连接;以及空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设置有第二空气进气口、第二空气排气口、尾气进气口、尾气排气口,第二空气排气口与第一空气进气口连接,尾气进气口与第二排气口连接,尾气排气口与烟囱连接。本发明将垃圾处理场和/或热电厂难以利用的乏汽加以利用,用于渗滤液的处理,在相同处理量的条件下,减少了可燃气体的消耗,降低渗滤液处理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的高盐有机废液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乏汽热量的直接接触蒸发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处理时通过焚烧进行处理的比例越来越高,焚烧已经成为我国非常重要的垃圾处理手段。由于我国生活垃圾含水率比较高,导致焚烧厂的渗滤液产生量比较大,再加之焚烧厂的环保状况颇受民众关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不可避免的成为垃圾焚烧厂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大量易降解和难降解有机物、氨氮及无机盐类等,生物处理法是目前最主要的处理技术手段,可以去除绝大多数易降解有机物,并可以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在补充碳源时可进一步去除),但是残留的难降解有机物和其它污染物一般只能通过纳滤或反渗透等膜法去除;但膜处理仅是一个物理截留过程,产生的膜浓缩液富集了大量难降解有机物和盐分。高级氧化法可以分解和去除难降解有机物,但难以去除含氮污染物,且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解决工艺稳定性及处理成本偏高等问题。基于直接接触传热原理的浸没燃烧蒸发技术彻底规避了结垢难题,已经广泛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特别是膜浓缩液的处理工程。
中国专利CN1278963C公开了一种填埋场渗滤液的蒸发焚烧和蒸发浓缩二阶段处理方法。现有技术还公开了浸没燃烧蒸发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浸没燃烧蒸发工艺能耗较高,在垃圾焚烧厂没有足够的沼气可以利用,虽然也可以采用天然气,但是通常需要架设专用管道或者设置气包,建设与运行成本均较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或缓解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乏汽热量的直接接触蒸发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利用乏汽热量的直接接触蒸发处理设备,包括:
第一蒸发罐,所述第一蒸发罐设置有第一进料口、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料口和第一排气口;
第二蒸发罐,所述第二蒸发罐设置有第二进料口、第二进气口、第二排料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一排料口,用于从所述第一蒸发罐接收待处理液在所述第一蒸发罐中蒸发而形成的一级浓缩液,所述第二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排气口,用于从所述第一蒸发罐接收待处理液蒸发形成的一级蒸发气体;
空气换热器,所述空气换热器设置有第一空气进气口、第一空气排气口、乏汽进气口、乏汽排气口,所述第一空气排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一蒸发罐供给在所述空气换热器中吸热后的高温空气;以及
空气预热器,所述空气预热器设置有第二空气进气口、第二空气排气口、尾气进气口、尾气排气口,所述第二空气排气口与所述第一空气进气口连接,用于向所述空气换热器供给在所述空气预热器中吸热后的空气,所述尾气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接,所述尾气排气口与烟囱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蒸发罐的液面上方设置有燃烧空间,所述一级蒸发气体通入所述燃烧空间,所述一级蒸发气体包括空气,所述空气作为燃烧的助燃气体,所述第二蒸发罐设置有连通到所述第二蒸发罐内部的管道,所述管道通向所述燃烧空间,用于输送可燃气体至所述燃烧空间,使所述可燃气体能够在所述燃烧空间内燃烧,燃烧形成的高温烟气通到所述第二蒸发罐的液面之下。
优选地,所述利用乏汽热量的直接接触蒸发处理设备用于垃圾处理场和/或热电厂,垃圾处理场和/或热电厂产生乏汽,所述乏汽通入所述乏汽进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07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