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网约车、出租车的智能风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10151.3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7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嘉军;梁歆然;吴双利;崔晨曦;代雨宏;朱敏;田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分类号: | G08B21/02;G08B3/10;G06K9/00;G10L15/22 |
代理公司: | 11357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徐丽维<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控系统 智能 实时监测系统 智能监管 终端 人脸识别技术 视频采集单元 音频采集单元 语音识别模块 扬声器单元 安全事故 报警单元 乘车过程 储存单元 对比单元 面部识别 判断模块 人体识别 人体姿态 司机身份 违法犯罪 语音识别 运营车辆 保障车 违规 约车 出租车 驾驶 威胁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网约车、出租车的智能风控系统,所述智能风控系统包括智能监管终端、实时监测系统、报警单元、扬声器单元、音频采集单元、视频采集单元和显示单元,智能监管终端包括识别单元、第一储存单元和第一对比单元,实时监测系统包括人体识别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威胁判断模块和危险解除模。本发明智能风控系统通过人体姿态识别技术,并结合语音识别及人脸识别技术,保障车内人员的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智能风控系统可行性强,能够准确和高效的判断险情,因此会对不法分子产生一定的威慑力,减少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智能风控系统利用面部识别在乘车过程中对对司机身份实时进行识别,有效防止违规人员驾驶运营车辆情况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控系统,具体是一种用于网约车、出租车的智能风控系统。
背景技术
网约车、出租车是大众出行的方式之一,方便出行的同时,同样具有安全隐患,随着近几年网约车的兴起,伴随着乘车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现有技术中,乘车过程中,车内发生安全隐患,车内人员的安全没有保障,乘客对网约车的信任度下降,影响网约车的发展;现有技术中车辆登记信息与驾驶员不符,导致车辆运营市场混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网约车、出租车的智能风控系统,通过人体姿态识别技术,并结合语音识别及人脸识别技术,与传统的报警系统相比,更加智能化,能更快、更高效地、更准确地对车内载员情况进行判断,做到一旦有危险能及时判断检测出险情,并通过系统中的扬声器向车内人员进行警告,阻止车内继续发生逾越司机与乘客之间正常关系的行为,如吵架、过度的触碰甚至殴打等侵害行为等,并及时向相关人员如乘客或司机的紧急联系人和相关单位进行报警呼叫,尽可能保障车内人员的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摆脱了当下传统的由乘客或司机手动进行报警,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根本没办法在受到侵害的短时间内按下拨打电话并说明情况的局面,真正做到一但发生情况即可自动报警;智能风控系统可行性强,且能够更加准确和高效的判断险情,因此会对不法分子产生一定的威慑力,显著减少出租车司机/乘客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智能风控系统利用面部识别在乘车过程中对对司机身份实时进行识别,有效防止违规人员驾驶运营车辆情况的发生;智能风控系统通过语音识别模块检测车内是否有人发出敏感词语,其作为人体姿态识别检测系统的辅助判断系统,能更加准确判断车内情况;智能风控系统应用于网约车及出租车上,增加网约车的安全性,提高乘客对网约车的信任度,以此推进网约车市场的发展,增加出行的便利度和安全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网约车、出租车的智能风控系统,所述智能风控系统包括智能监管终端、实时监测系统、报警单元、扬声器单元、音频采集单元、视频采集单元和显示单元。
所述智能监管终端包括识别单元、第一储存单元和第一对比单元。
所述实时监测系统包括人体识别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威胁判断模块和危险解除模块。
乘客上车后通过所述智能监管终端识别驾驶员的身份,驾驶员身份识别出现问题时,通过报警单元通知司机本人/车辆所属单位/报警,识别准确无误后,车辆在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单元监测车内是否有安全隐患,没有隐患,实时监测单元持续监测,发现车内存在安全隐患时,通过报警单元报警。
所述人体识别模块包括RGB图像的算法单元和数据集。
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包括第二储存单元、第二对比单元和激活语音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监管终端内通过第一储存单元存储有视频采集单元采集的司机信息,对司机的面部信息进行建档,并通过显示单元显示出来,车辆在开始服务乘客时,识别单元通过视频采集单元采集驾驶员的脸部图形,通过第一对比单元与第一储存单元内司机图形进行对比,对驾驶员的身份进行识别。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监管终端识别驾驶员的信息无误后,车辆开始运行,通过实时监测系统持续的检测车内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01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