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止喘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09702.4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5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魏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艳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2 | 分类号: | A61K36/8962;A61P11/06 |
代理公司: | 50230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炳萍 |
地址: | 643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果 杏仁 莱菔子 薤白 降气 支气管哮喘 沸水 降气化痰 药食同源 中医中药 祛痰止咳 陶瓷杯 稳定期 大肠 冲泡 化痰 宽胸 理气 平喘 气促 散结 食材 消痰 制备 中药材 炮制 药材 饮用 玻璃 补充 预防 | ||
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止喘茶及其制备方法,由白果2g、杏仁2g、薤白2g和莱菔子3g组成。选用已炮制好的中药材:熟白果2g、杏仁2g、薤白2g和莱菔子3g,置于玻璃或陶瓷杯中;沸水200ml冲泡,数分钟待水温合宜后饮用。本发明清肺化痰,理气止喘。用于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预防喘息、气促发作。本发明熟白果甘涩,敛肺定喘,祛痰止咳为君;臣以杏仁降气平喘;佐以薤白温中散结,宽胸通阳;莱菔子辛、甘、平,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为使药。全方既复肺之肃降,温通和阳,降气消痰;又取“肺与大肠相表里”之义,消食除满;全方药材亦均为药食同源之食材,既能发挥药物之效,又能补充人体所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止喘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病、多发病,西医治疗多为激素和解痉平喘类药物,稳定期哮喘的西医治疗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为主,此药长期应用可引起声音嘶哑、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甚至其它的严重副作用。中医药治疗以定喘汤等名方为主,需行辨证论治,但长期服用中药亦有许多副作用如肝肾功损害、药物蓄积所引起的毒性等。现有食疗药膳多为煲汤食用,制作质量参差不齐,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在汤中常常无法达到最佳药效。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西医治疗哮喘和中医治疗哮喘均有一定局限性,长期应用激素的副作用如脂肪重新分布、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皮肤变红变脆、激素抵抗的产生等;茶碱类药物并不适合心脏功能不全的病人;其它西医药物均存在一定副作用;中医药治疗存在熬药不方便,汤剂不方便携带等局限。煲汤的食疗药膳制作质量亦参差不齐,许多病人在煲汤制作过程中存在煲汤时间过长、食材选择质量不达标、且煲汤耗时太长等局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止喘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止喘茶,所述止喘茶由熟白果2g、杏仁2g、薤白2g和莱菔子3g组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止喘茶的制备方法,所述止喘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用已炮制好的中药材:熟白果2g、杏仁2g、薤白2g和莱菔子3g,置于玻璃或陶瓷杯中;
步骤二,沸水200ml冲泡,数分钟待水温合宜后饮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止喘茶的服用方法,所述止喘茶的服用方法:选择合宜浓度,泡茶,频饮。
本发明清肺化痰,理气止喘。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预防喘息、气促发作。本发明的配伍特点如下:熟白果甘涩,敛肺定喘,祛痰止咳为君;臣以杏仁降气平喘;佐以薤白温中散结,宽胸通阳;莱菔子辛、甘、平,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为使药。全方既复肺之肃降,温通和阳,降气消痰;又取“肺与大肠相表里”之义,消食除满;全方药材亦均为药食同源之食材,既能发挥药物之效,又能补充人体所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止喘茶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止喘茶由白果2g、杏仁2g、薤白2g和莱菔子3g组成。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止喘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选用已炮制好的中药材:熟白果2g、杏仁2g、薤白2g和莱菔子3g,置于玻璃或陶瓷杯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艳,未经魏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97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萱草花多酚的提取纯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热敷药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