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面船舶漂角补偿非线性航向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08132.7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5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全;储瑞婷;顾伟;高迪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向控制 水面船舶 非线性模型 航向角误差 自适应控制 更新状态 指令航向 重新计算 状态空间 导数 光滑 返回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面船舶漂角补偿非线性航向控制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包括:步骤1:建立漂角补偿的水面船舶航向控制状态空间非线性模型;步骤2:获取光滑的指令航向角及其导数;步骤3:获取航向角误差信号;步骤4:基于Nussbaum增益方法和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航向控制规律;步骤5:判断航向控制效果是否满意,如果“是”则结束控制,如果“否”则更新状态返回步骤3重新计算航向控制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运动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面船舶漂角补偿非线性航向控制方法。
技术背景
船舶在海上航行不可避免产生六自由度摇摆运动,艏摇运动决定船舶航向保持精度,航向是船舶导航和控制工程中的重要问题。为保证舰船顺利抵达目的地,以自动舵为执行机构的航向控制系统是水面常规舰船所必须安装的。水面船舶的航向控制包括航向保持控制和转向控制,水平面坐标系下的船舶艏摇运动如图1所示。船舶操舵运动首先使船艏产生一个小的横向漂角β(通常小于5°)改变船体两侧流体分布状态,进而由船体两侧的水动力作用实现船体的转向运动。目前的船舶航向控制算法基本是忽略此漂角作用,采用航向偏差为ψe=ψ-ψd的形式,但是该漂角的存在会增加航向超调降低航向控制精度,因此需要进行补偿。另一方面,目前应用最多的航向控制模型为一阶线性Nomoto模型,该模型适合航向保持控制,但是对于转向控制需要考虑高阶非线性条件。同时,船体受海浪的时变扰动作用,必然存在模型动态不确定(未建模动态)和参数时变等问题,这些问题均需要非线性控制方法去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水面船舶漂角补偿非线性航向控制方法,解决船舶航向控制中的漂角补偿,模型动态不确定和参数时变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水面船舶漂角补偿非线性航向控制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基于一阶漂角模型和二阶非线性Nomoto模型,建立漂角补偿的水面船舶航向控制状态空间非线性模型;
步骤1中的水面船舶航向控制状态空间非线性模型由如下公式表示:
其中:系统状态定义为,x1=ψ表示航向角,x2=β代表漂角,代表航向角速度,代表航向角加速度。Δβ为漂角模型不确定,f(x)为系统未建模动态(动态不确定),w为外部时变扰动,g(t)为时变控制系数,u为系统控制信号,c1和c2为正常数的漂角模型参数标称值。
步骤2:利用指令航向角ψr通过前置滤波器获取光滑的指令航向角ψd及其导数
步骤2中的前置滤波器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ξ为滤波器阻尼,ω是滤波器频率,ψr是目标航向角。
步骤3:根据步骤1和步骤2采集指令航向角ψd,航向角ψ和漂角β信号并获取航向角误差信号ψe(t)=ψ-ψd+β;
步骤4:基于Nussbaum增益方法和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航向控制规律,航向控制信号u(t)通过舵机伺服系统驱动转舵最终实现航向控制;
步骤4中的航向控制信号由如下公式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81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小负载电动舵机模型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