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远程开锁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05281.8 | 申请日: | 2019-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2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余朝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奥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H04W4/80;H04W12/47;H04W12/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倪静 |
| 地址: | 2002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远程 开锁 方法 装置 终端 存储 介质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远程开锁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系统,其包括:在受近场通信事件触发后激活所述通信模块,以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向外发起开锁请求;在接收到匹配于所述第一密钥的第二密钥后执行开锁动作。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仅在被近场通信事件激活后才工作的电子智能锁,实现低耗电、低维护成本、低更换频率的智能锁,从而提升应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远程开锁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密钥的使用历史悠久,无论是对称加密还是非对称加密技术,在信息安全的领域已是普及的技术。将电子密钥技术应用于门锁,以形成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的智能锁,已逐渐成为家居领域的发展趋势。
基于电子密钥技术的智能锁内置有通信模块(如Wi-Fi模块),这种通信模块需要被动且持续地从外部接收指令,即使是在长时段内无人员进出的情况下,仍需持续这样工作,这就导致智能门锁耗能严重,维护和更换频率高,因此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申请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远程开锁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智能门锁耗电大,维护和更换频率高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远程开锁方法,其应用于锁终端,且其预存有第一密钥,且设有通信模块;所述方法包括:在受近场通信事件触发后激活所述通信模块,以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向外发起开锁请求;在接收到匹配于所述第一密钥的第二密钥后执行开锁动作。
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近场通信事件包括:安装于所述锁终端的门铃信号发射装置被操作后发出门铃信号;以及/或者,接收到来自公共道闸的门铃信号。
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所述通信模块通过云端网络向所述外部终端建立通信路径,以向其发送开锁请求;在完成开锁后,所述通信模块关闭所述通信路径。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远程开锁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其预存有第二密钥;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开锁请求;所述开锁请求由预存有匹配于所述第二密钥的第一密钥的锁终端,在受近场通信事件触发后激活其通信模块后发起;向外发送所述第二密钥。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远程开锁方法,应用于服务终端,其预存有密钥对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当前发起开锁请求的锁终端中所预存的第一密钥,确定与所述第一密钥相匹配的第二密钥所在的用户终端;其中,所述开锁请求由所述锁终端在受近场通信事件触发后激活其通信模块后发起;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开锁请求,并在收到来自用户终端的第二密钥后转发至所述锁终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锁装置,其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第一密钥;通信模块,用于与外部通信连接;处理模块,用于在受近场通信事件触发后激活所述通信模块,以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向外发起开锁请求;开锁执行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匹配于所述第一密钥的第二密钥后执行开锁动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装置,其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第二密钥;通信模块,用于与外部通信连接;处理模块,用于在受到同意开锁请求的触发后,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向外发送所述第二密钥;其中,所述开锁请求由预存有匹配于所述第二密钥的第一密钥的锁装置在受近场通信事件触发后激活其通信模块后发起。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服务装置,其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密钥对之间的关联关系;通信模块,用于与外部通信连接;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当前发起开锁请求的锁装置中所预存的第一密钥来确定与第一密钥相匹配的第二密钥所在的用户装置,并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向用户装置发送开锁请求,并在收到来自用户装置的第二密钥后转发至所述锁装置;其中,所述开锁请求由所述锁装置在受近场通信事件触发后激活其通信模块后发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奥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奥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52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备碳酸二甲酯的方法
- 下一篇:虚拟机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