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05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及其热处理工艺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904946.3 申请日: 2019-09-24
公开(公告)号: CN110484826B 公开(公告)日: 2021-06-25
发明(设计)人: 涂露寒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22C38/02 分类号: C22C38/02;C22C38/04;C22C38/42;C21D6/00
代理公司: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代理人: 林天福
地址: 610306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市青白江区***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05 cr17ni4cu4nb 马氏体 不锈钢 及其 热处理 工艺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05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及其热理工艺方法,属于冶金生产材料及工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满足用户对不同规格的锻制或轧制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技术需求,防止因热处理工艺不当而产生开裂现象的05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及其热理工艺方法。所述的马氏体不锈钢为包含有下述重量份组分的固溶时效处理不锈钢板,所述的重量份组分为C 0.040~0.055%、Si 0.20~0.40%、Mn 0.20~0.40%、Cr 15.1~15.45%、Ni 4.10~4.45%、Cu 3.10~3.4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溶时效处理后的不锈钢板的σb为1431~1460MPa,σ0.2为1235~1265MPa,A为14~19%,Z为60~75%,Ak为34.35~37.47J,HBW为426~435,综合力学性能良好,所述的工艺方法包括按顺序设置的固溶热处理和时效热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锈钢,尤其是涉及一种05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属于冶金生产材料及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对所述05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进行热理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05Cr17NiCu4Nb是一种新型马氏体沉淀硬化超高强度不锈钢,与国外17-4PH(美)、X5CrNiCuNb174(德)、Z5CNU17.04(法)、SUS630(日)牌号相近,为典型的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该钢在固溶状态较软,易于成形和加工;该钢含有时效强化元素Cu、Nb,主要的强化相为富铜相,以及少量的B2A型金属化合物(如Fe2Nb),通过时效析出碳化物和ε-Cu相来实现强化;该钢热处理后可获得高强度、硬度及韧性,能达到1100~1300MPa的耐压强度,其具有较高的强度、耐蚀性、抗氧化性、可焊接性,适用于400℃以下工作的高强度耐蚀零件。同时,该钢种广泛地被用于汽轮机的末级、次末级叶片,发动机涡轮机的前后安装边和阀门部件,飞机、军工产品的制造中导弹的紧固件;还用于化工设备、泵轴、直升机甲板、海上平台等多种领域的耐弱酸、碱及盐腐蚀的高强度部件,并应用于石油测井领域的细长轴车削;同时,应用于宇航工业、航天涡轮机叶片,核工业中应用于反应堆中重要的结构件,如反应堆中的控制棒驱动机构(CRDM)上的丝杠;特别是具有较好的抗氢氟酸腐蚀能力,是我国300~10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及核电机组汽轮机低压末级动叶片的主要用材之一。

固溶热处理是对05Cr17NiCu4Nb不锈钢优化性能提高进行后续加工必不可少的一道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为了使合金元素充分溶入奥氏体中,消除成分不均匀,并在冷却后得到过饱和马氏体,抑制δ-铁素体含量,同时起到细化晶粒和改善δ-铁素体形态的作用。时效热处理的目的是通过脱溶析出沉淀硬化相,即析出含合金元素的化合物相,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并通过析出数量和化合物相种类的控制,获得所需要的强度等级,尤其是模具用05Cr17NiCu4Nb不锈钢,用户要求固溶和时效热处理交货。但该05Cr17NiCu4Nb不锈钢若固溶和时效热处理工艺不当,往往会导致热处理的钢坯固溶处理后发生开裂的现象,故对05Cr17NiCu4Nb不锈钢进行固溶和时效热处理研究尤其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满足用户对不同规格的锻制或轧制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技术需求,防止因热处理工艺不当而产生开裂现象的05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对所述05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进行热理的工艺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5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所述的马氏体不锈钢为包含有下述重量份组分的固溶时效处理不锈钢板,

所述的重量份组分为C 0.040~0.055%、Si 0.20~0.40%、Mn 0.20~0.40%、Cr15.1~15.45%、Ni 4.10~4.45%、Cu 3.10~3.4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49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