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903858.1 | 申请日: | 2019-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24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冈沢宣昭;渡边峻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41J2/045 | 分类号: | B41J2/045;B41J2/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苏萌萌;权太白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喷射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或减少因所使用的液体而受到的化学影响的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系统。该液体喷射头依次层压有形成了通往喷嘴开口的第一流道的第一流道形成部件、对所述第一流道的开口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以及具有用于向所述第一流道供给液体的第二流道的第二流道形成部件,所述第一流道的连通部与所述第二流道的连通部经由形成于所述密封部件上的连通口而连通,所述密封部件具有构成所述第一流道的一个面的隔膜层(47)、和层压在所述隔膜层上的树脂层(C),所述连通口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被树脂被覆层(A)覆盖,所述树脂被覆层由与形成所述树脂层的第一树脂不同的第二树脂构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式记录头等的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使压力室内的液体产生压力变动从而以液滴的形式从喷嘴被喷出的液体喷射头,例如存在打印机等图像记录装置中所使用的喷墨式记录头、液晶显示器等滤色器的制造中所使用的颜色材料喷射头、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FED(场发射显示器)等的电极形成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射头、生物芯片(生物化学元件)的制造中所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喷射头等。
作为液体喷射头的一种的记录头被构成为:具备从共用油墨室(共用液体室/贮液器)穿过压力室而到达喷嘴的连续的液体流道,并使压电振子等压力产生单元工作以使压力室内的液体产生压力变动,并利用该压力变动而能够使压力室内的油墨以油墨滴的形式从喷嘴喷出。并且,在该记录头中具有以如下方式被构成的记录头,即,将在固定板上接合了压电振子组的致动器单元(振子单元)和形成了上述油墨流道的流道单元固定于头外壳中。
上述流道单元例如具备将多个喷嘴开口设置成列状的金属板状的喷嘴板、形成有成为压力室等油墨流道的流道基部的流道形成基板、以及对该流道形成基板的流道基部的开口进行密封的密封板(振动板),并通过使这些各部件以层压状态而一体化而被制作出。密封板例如通过在不锈钢等金属制的支承板(支承基板)上层压树脂制的弹性膜(弹性体膜)并将支承板部分去除而成的复合板材而被构成,并将弹性膜侧的面接合在流道形成基板上。在该密封板中的与压力室相对应的部分上,设置有使压力室的容积发生变化的隔膜(diaphragm)部。该隔膜部通过如下方式而被制作出,即,在将接合有压电振子的顶端面的部分作为岛部而残留的状态下,通过蚀刻等而将该岛部周围的支承板去除而仅保留弹性膜。此外,在密封板中与共用油墨室对应的部分上,以贯穿了支承板和弹性膜的状态而开口设置有油墨导入孔(液体导入孔),所述油墨导入孔用于将来自头外壳的外壳流道侧的油墨向作为油墨流道的一部分的共用油墨室导入的孔。
头外壳为,通过例如合成树脂等而被形成为中空的块状的部件。在该头外壳中形成有能够收纳致动器单元的收纳室。该收纳室从成为流道单元接合面的头外壳的底面跨及与底面相反的一侧的上表面而连续地形成。即,该收纳室作为贯穿头外壳的高度方向的贯穿开口部而被形成。此外,在头外壳的内部,贯穿高度方向而设置有外壳流道。该外壳流道的上端与具备油墨导入针的导入针单元的油墨导入通道连通,外壳流道的下端穿过密封板的油墨导入孔而与流道单元内的油墨流道连通。因此,从油墨导入针被导入的油墨穿过外壳流道和油墨导入孔而被供给至油墨流道侧。
在上述结构的头外壳的底面上接合有流道单元。具体而言,在收纳室的底面侧开口内配置密封板的隔膜部,且通过在外壳流道与油墨流道经由油墨导入孔而液密性地连通的状态下,将密封板通过粘合等而接合于头外壳底面上,从而将流道单元固定于头外壳中。此外,致动器单元以使压电振子的自由端部最靠前的姿态而从收纳室的上表面侧开口被插入,并以使自由端部的顶端抵接于岛部的表面的状态而被收纳于收纳室内。并且,通过将压电振子的自由端部的顶端与岛部接合,并且将固定板(固定基板)粘接于收纳室的内壁面上,从而使致动器单元被固定于收纳室内(参照专利文献1)。
如上文所述,在层压有多个部件而形成了连续的流道的头中,存在部件本身以及部件间的接合所使用的粘合层容易受到油墨的影响这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006397号公报(图1、图2)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38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