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孔隙内剩余油的低频变压油藏开采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903824.2 | 申请日: | 2019-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7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隆;韩海水;俞宏伟;李思源;周体尧;任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E21B47/06;E21B47/00;E21B47/09;E21B4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谷敬丽;许曼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孔隙 剩余 低频 变压 油藏 开采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孔隙内剩余油的低频变压油藏开采方法、装置和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气体在油藏内的分布图、注气过程中注采井间的压力分布图;根据所述气体在油藏内的分布图、注气过程中注采井间的压力分布图,确定低频变压井井筒装置在油藏内的放置位置;采用低频变压井井筒装置在油藏内的放置位置以预设的频率间歇地升高和降低压力,改变放置位置的油藏内的剩余油分布状态;通过注汽井和采油井对改变了剩余油分布状态的油藏内的剩余油进行开采。该方案利用低频变压井井筒装置高流速造成近井地带短时高压效果,实现剩余油的脱附和改变主渗流通道方向的作用,在气驱窜流后,通过扩大波及体积的方法,继续提高采出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孔隙内剩余油的低频变压油藏开采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注气驱油技术是注水开发后期及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优势技术,其具有低渗流阻力、地层压力恢复快、驱油效果明显等优点,但是也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即气体容易在油藏中沿高渗通道窜流,一旦气体指进,并在油藏中形成通道,从产出井产出后,后期注入的气体将很难发挥驱油作用。而油藏中,包括窜流通道的部分孔隙内却仍含有较高饱和度的剩余油,现有技术有封堵部分窜流通道的方法,但是通常只能解决近井地带,堵剂很难进入油藏深部,该方法主要作用是能一定程度地改变注入气体的渗流方向,目的并非是提高窜流通道及周边孔隙内的剩余油,因此,现有技术对该部分剩余油的动用尚没有较好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孔隙内剩余油的低频变压油藏开采方法、装置和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窜流通道的部分孔隙内含有的较高饱和度的剩余油进行开采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频变压井井筒装置,包括:支撑封隔器、支撑短节、油层封隔器、通气套筒、高压容器、电磁气控阀门、气体增压机组和中空连杆,支撑封隔器、支撑短节、油层封隔器、通气套筒、高压容器、电磁气控阀门、气体增压机组和中空连杆位于套管内;
其中,支撑封隔器用于:涨开卡在套管内壁与支撑短节之间,对支撑短节进行支撑;
支撑短节的下部与支撑封隔器相连,支撑短节的上部与油层封隔器相连,支撑短节为管状,管侧有孔眼,孔眼用于使下部油层内的气体通过进入油层封隔器;
油层封隔器用于:隔断上部油层,使得气体在下部油层进出;
通气套筒的下部且外部与油层封隔器相连接,通气套筒的内部与高压容器连接,通气套筒的筒壁有通孔,为油层封隔器内的气体进入上部套管空间的通道;
电磁气控阀门通过通气套筒的通孔与通气套筒连接,用于通孔的打开和关闭,使得下部油层的气体进入高压容器和上部空间;
高压容器的下端与通气套筒的内部连接,高压容器的上端与气体增压机组连接,高压容器为中空筒状;
气体增压机组用于将高压容器内的低压气体压缩成高压气体;
中空连杆的底部连接气体增压机组,中空连杆的顶部连接在外部地面控制装置上,用于使外部气体进入低频变压井井筒装置,使下部油层内的气体排出低频变压井井筒装置;
所述高压容器的两端端盖为内嵌式,通过内嵌式连接气体增压机组和通气套筒;所述高压容器的外筒两端均为外丝扣,通过外丝扣与所述通气套筒的内部连接;
所述高压容器包括定压阀门,所述高压容器的底部端盖在连接通气套筒后安装定压阀门,在定压阀门下方安装电磁气控阀门,定压阀门用于:在达到预设压力时开启,并保持持续开启状态,直至高压容器内外的流体压力平衡,再行关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孔隙内剩余油的低频变压油藏开采方法,包括:
获取气体在油藏内的分布图、注气过程中注采井间的压力分布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38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