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902170.1 | 申请日: | 2019-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38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 发明(设计)人: | 小熊泰正;川上真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50/103 | 分类号: | H01M50/103;H01M50/112;H01M10/04;H01M10/613;H01M10/6554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李双亮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块 | ||
本发明提供即使在按各电池模块的大小将外装体的部件制造多个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生产率的下降的电池模块。本公开的电池模块具有外装体及封入到外装体中的全固态电池层叠体。在此,外装体具有筒状的主体部及一对盖部。筒状的主体部在两端的开口端部具有凸缘。并且,通过分别将筒状的主体部的两端的凸缘和一对盖部的外缘部接合,从而形成接合部,利用接合部将外装体密封。全固态电池层叠体具有一个或多个结构单元电池。结构单元电池具有依次层叠的正极集电体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固体电解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及负极集电体层。另外,构成结构单元电池的各层的层叠方向为筒状的主体部的轴向。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电池模块例如通过将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及其他二次电池等电池连接多个而形成。由于这样的电池模块能够得到高输出,所以作为车载用电源或个人计算机及便携终端的电源,重要性不断提高。
关于电池模块的外装体,根据电池性能的维持、生产率的提高、能量密度的提高等观点,例如如专利文献1~5那样,提出了各种结构及形状等。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42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8424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10869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17922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6-139494号公报
在使用全固态电池层叠体的电池模块中,由于层叠多个结构单元电池来构成一个全固态电池层叠体,所以具有如下优点,即:能够减少电池模块的个数,能够谋求部件件数的削减、体积能量密度的提高。
然而,在这样的电池模块中,特别是由于全固态电池层叠体具有多个结构单元电池,所以厚度、即全固态电池层叠体在层叠方向上的厚度易于变大。因此,本发明人发现了:根据电池模块的搭载部位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例如根据搭载于车辆的情况下的电池模块的搭载部位的车辆宽度等的不同,存在电池模块的形状、大小不匹配而产生死区(deadspace)的情况。
作为不产生这样的死区或缩小这样的死区的方法,本发明人想到了与搭载部位的大小、形状相应地设计电池模块的大小、特别是电池模块的厚度等。
然而,在制造具有各种厚度等的电池模块的情况下,需要按各电池模块的形状,将要制造的外装体的部件制造多个。一般来说,像这样按各电池模块的大小将外装体的部件制造多个会使电池模块的生产率显著地下降。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课题在于提供即使在按各电池模块的大小将外装体的部件制造多个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生产率的下降的电池模块。
本发明人发现了能够通过以下手段来达成上述课题:
《形态1》
一种电池模块,具有外装体及封入到所述外装体中的全固态电池层叠体,其中,
所述外装体具有筒状的主体部及一对盖部,
所述筒状的主体部在两端的开口端部具有凸缘,
通过分别将所述筒状的主体部的两端的凸缘和所述一对盖部的外缘部接合,从而形成接合部,利用所述接合部将所述外装体密封,
所述全固态电池层叠体具有一个或多个结构单元电池,
所述结构单元电池具有依次层叠的正极集电体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固体电解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及负极集电体层,并且,
构成所述结构单元电池的各层的层叠方向为所述筒状的主体部的轴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21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球阀座加工生产用设备
- 下一篇:晶片的加工方法





